《次韵陈庭藻赴天申燕诗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6:24: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绍兴圣主垂衣裳,
倬然文治昭天章。
已闻华封祝尧帝,
岂但畏垒歌庚桑。
千秋此日纪佳节,
万岁群臣称寿觞。
帘前宫扇交翡翠,
仗下宝马屯飞黄。
昭容引仪近日月,
御史执法严风霜。
九宾无哗胪句肃,
剑佩俨雅趋侯王。
一声鸣跸传朱辇,
千官赐宴趋文昌。
湛露尊罍均渥泽,
薰风弦管迓休祥。
浩唱充庭云不动,
繁花压帽春风光。
可怜欢声正四合,
不觉暮色来苍苍。
轩驺散去九衢闹,
朝衣醉沥馀淋浪。
小臣病著不能起,
但听广乐风声长。
白话文翻译
绍兴的圣主披着华丽的衣裳,
深邃而明亮的文治昭示着天子的威严。
我已听闻华封之地为尧帝祝寿,
怎能仅仅因为畏惧那首歌而赞颂庚桑?
千秋佳节,这一天值得铭记,
万岁皇上,群臣们举杯称寿。
帘前的宫扇交相辉映,
马队下的宝马排成队伍,飞黄腾达。
昭容引领着仪态如同明月,
御史执法如同严寒的风霜。
九位宾客肃然无声,
剑佩铿锵,仪态端庄地趋向侯王。
一声鸣蹄传来朱辇的到来,
千官齐聚,赴宴文昌的盛筵。
清露满尊,甘美的酒如同泽水,
温暖的春风吹奏着乐曲,迎接祥和。
庭中歌声浩荡,云层不动,
繁花盛开,压着帽子,春风洋溢。
可怜欢声四处相合,
不觉间,暮色已渐渐降临。
车马散去,九条街道依然热闹,
朝服醉了,仍然沥着余晖。
小臣病重无法起身,
只能听着悠扬的乐声绵绵不绝。
注释
- 绍兴:指南宋时期的一个重要年号,标志着当时的政治和文化发展。
- 华封:指古代帝王的封号,这里用来比喻祝贺。
- 倬然:形容清晰明朗、显著。
- 昭容:指美丽的宫女或妃子。
- 九宾:古代礼制中,宾客的等级,通常指高贵的客人。
- 朱辇:皇帝的车。
- 韵乐:古代的音乐,常用于庆典和宴席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望,字子直,号陶山,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作品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绍兴年间,此时国家面临内外挑战,但在节庆日子里,作者通过描绘盛大的朝廷庆典,反映出对国家安定和繁荣的期盼。
诗歌鉴赏
王之望的《次韵陈庭藻赴天申燕诗二首 其一》以庆典为背景,巧妙地结合了对皇帝和群臣的赞美,展现出盛大的场面和节日的喜庆气氛。诗中,作者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帘前宫扇交翡翠”、“飞宝马屯”等,生动描绘了皇宫的奢华和繁盛。通过对细节的描绘,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隆重而又热烈的氛围。
诗的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展示了宋代诗歌的艺术特征。每一联的开头都用典雅的词语,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礼仪和尊重的氛围。特别是“九宾无哗胪句肃”,展示了宾客们的端庄和肃穆,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而“可怜欢声正四合,不觉暮色来苍苍”则暗示了欢庆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带有一丝感伤。
整首诗不仅是对节日的描绘,也是对国家繁荣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王之望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绍兴圣主垂衣裳:歌颂绍兴年间的皇帝,衣裳华美。
- 倬然文治昭天章:治理文治清明,光辉照耀。
- 已闻华封祝尧帝:提到华封为尧帝祝寿的历史典故。
- 岂但畏垒歌庚桑:不仅仅是歌颂,有更深的意义。
- 千秋此日纪佳节:强调节日的珍贵与重要性。
- 万岁群臣称寿觞:群臣们为皇帝祝寿,气氛热烈。
- 帘前宫扇交翡翠:形象描绘宫中美丽的景象。
- 仗下宝马屯飞黄:马队奔腾,显示出皇权的威严。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保持了对仗工整的特点,如“千秋此日纪佳节,万岁群臣称寿觞”。
- 比喻:用“飞黄”比喻马队的迅速与华丽。
- 拟人:通过描述“欢声四合”,给声音以生命,增强了氛围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皇帝治国有道的赞美,以及对节日庆典的热烈情感。通过描写盛大的庆祝场面,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封:象征着对古代帝王的敬仰和祝福。
- 朱辇:代表皇权和地位。
- 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寓意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之望的《次韵陈庭藻赴天申燕诗二首 其一》写于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华封”指的是:
A. 一种花
B. 古代帝王的封号
C. 一种节日
D. 一种饮品 -
诗中“千秋此日纪佳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喜庆
C. 愤怒
D. 忧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王之望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现出对国家和人生命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节日庆典的歌颂,后者则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王之望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