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春五首 其五》

时间: 2025-01-04 06:54:00

一篆烟消系臂香,闲看书册就牙床。

莺声冉冉来深院,柳色阴阴暗画墙。

眼底落红千万点,脸边新泪两三行。

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恨春五首 其五
作者: 朱淑真〔宋代〕

一篆烟消系臂香,
闲看书册就牙床。
莺声冉冉来深院,
柳色阴阴暗画墙。
眼底落红千万点,
脸边新泪两三行。
梨花细雨黄昏后,
不是愁人也断肠。

白话文翻译:

一缕香烟消散在臂上,
悠闲地在床上翻阅书册。
莺鸟的声音轻轻传来,
柳树的颜色在墙上投下阴影。
眼底的落花如同千万点,
脸旁的新泪流淌两三行。
黄昏后细雨中梨花飘落,
不是愁人,心中却也感到伤痛。

注释:

  • 一篆烟消:指一缕香烟消散。篆是古代文字的一种,这里指香气。
  • 系臂香:用香绳绑在手臂上的香料,表示香气缭绕。
  • 闲看书册:悠闲地翻阅书籍。
  • 莺声冉冉:莺鸟的叫声轻柔悠扬。
  • 柳色阴阴:柳树的颜色投下阴影。
  • 落红:指落下的花瓣,这里比喻为心中的伤感。
  • 断肠:形容极度的悲伤。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莺声”和“柳色”是典型的春天意象,常用于表达春天的美好和伤感情绪。梨花与细雨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淑真(约1135-1180),字佩兰,号兰亭,南宋女诗人,以才情出众著称。她在诗词创作上受到了李清照的影响,作品多表达女性的情感与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代,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感受,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身世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朱淑真的《恨春五首 其五》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愁苦。诗的开头以“烟消系臂香”引入,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但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逐渐转向伤感。莺声和柳色构成了春天的画面,却在诗人眼中变成了痛苦的象征。特别是“眼底落红千万点,脸边新泪两三行”更是将内心的伤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落花与泪水的对比,显示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悲伤。最后一句“不是愁人也断肠”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尽管并非因愁人而悲,却依然难以自已,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篆烟消系臂香:开头描绘一种轻松的生活状态,香气缭绕。
  2. 闲看书册就牙床: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情景,暗示内心的宁静。
  3. 莺声冉冉来深院:莺鸟的声音轻轻传来,增添了春天的气息。
  4. 柳色阴阴暗画墙:柳树的颜色在墙上投下阴影,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环境。
  5. 眼底落红千万点:落花如同千万点,象征着感伤和失落。
  6. 脸边新泪两三行:流下的泪水,表达内心的悲痛。
  7. 梨花细雨黄昏后:梨花和细雨的结合,增添了一种凄美的意境。
  8. 不是愁人也断肠:虽然不是因愁人而悲,但依然感到心如刀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花比作眼底的伤感,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情感。
  • 拟人:莺声的冉冉传来,赋予鸟儿以情感。
  • 对仗:对称的句式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向往,夹杂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失去的无奈,展现出深刻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轻盈与飘渺,隐喻着美好事物的易逝。
  • :春天的象征,常与生机与希望联系在一起。
  • :象征柔美与婉约,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落红: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凋零,寄托着失落的感情。
  • 梨花细雨:代表着春天的细腻与凄美,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首句“烟消系臂香”中的“烟”指的是什么? A. 香气
    B. 烟雾
    C. 烟花
    D. 灰烬

  2. 诗中提到的“莺声冉冉”表现了什么? A. 声音低沉
    B. 声音轻柔
    C. 声音刺耳
    D. 声音洪亮

  3. “眼底落红千万点”代表了哪种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伤感
    D. 无奈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婉的《钗头凤·世情薄》

诗词对比: 朱淑真与李清照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波动。两位女诗人都善于使用自然景物来比喻内心的感受,展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柔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女诗人朱淑真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