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烈日如焚正蕴隆,
黑云载雨泻长空。
搜龙霹雳一声歇,
庭竹潇潇来好风。
白话文翻译
烈日炙烤,正酝酿着炎热的气息,
乌云压顶,倾泻而下的雨水洒满长空。
雷声轰鸣,仿佛是龙在咆哮,一声过后又归于平静,
庭院中的竹子,伴随着潇潇细雨,迎来了阵阵凉风。
注释
字词注释:
- 烈日如焚:形容烈日的炙热,似乎可以燃烧一切。
- 蕴隆:指天气的炎热在逐渐积聚。
- 黑云载雨:黑云携带着即将到来的雨水。
- 搜龙霹雳:形容雷声的响亮,像是龙在空中吼叫。
- 潇潇:形容细雨的声音,轻柔而清脆。
典故解析: “搜龙霹雳”这一句中的“龙”字,常用来象征雷电。古人常以龙的形象来表达自然的威力和神秘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宋代女诗人,以才华横溢著称。她的诗词多描写女性情感,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常常反映出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盛夏,表现了在酷热的天气中,突如其来的夏雨给人带来的清凉感受,体现了自然变化对人情感的影响。
诗歌鉴赏
朱淑真的《夏雨生凉三首》第一首以生动的描绘捕捉了夏日暴雨来临前的紧张氛围和雨后带来的清新感。开头两句“烈日如焚正蕴隆,黑云载雨泻长空”,通过对比烈日与黑云的描写,展示了天气的极端变化。烈日的炙烤与乌云的压迫形成鲜明对比,渲染出一种紧迫感,让读者感受到夏天的酷热和即将来临的暴雨。
接下来的“搜龙霹雳一声歇”,则通过雷声的描写增强了气氛的紧张感。雷声不仅是自然现象的表现,也象征着一种力量的释放。最后一句“庭竹潇潇来好风”则恰如其分地表达了雨后清新的凉风,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象征着暴风雨过后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四句凝练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表现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烈日如焚正蕴隆:夏日炎炎,似乎能将一切烤焦,气温逐渐升高。
- 黑云载雨泻长空:乌云聚集,预示着即将降雨,雨水从天而降。
- 搜龙霹雳一声歇:雷声如龙吼,响亮而震撼,随后又归于平静。
- 庭竹潇潇来好风:雨后,竹子在微风中摇曳,带来清凉,表达了自然的舒适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烈日比作火焰,形象生动。
- 拟人:将竹子与风的结合描绘得生动有趣。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的酷热和暴风雨的来临,表达了自然的变化给人带来的感受,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欣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烈日:象征炎热、压迫感。
- 黑云:代表即将来临的变化,暗示雨水。
- 雷声(搜龙霹雳):象征力量与自然的威严。
- 庭竹:象征自然的生机,表现出雨后的清新气息。
- 好风:寓意凉爽与舒适,象征雨后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烈日如焚”描述的是哪种天气现象? A. 冬天的寒冷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凉爽
答案:B -
“搜龙霹雳”中的“龙”象征什么? A. 水
B. 雷电
C. 风
答案:B -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暴风雨
B. 冷风
C. 雨后清风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写了雨的意境,但更侧重于春雨的滋润与生机,而朱淑真的诗则强调了夏雨带来的清凉感受。二者在意境和季节上有明显差异,但都展现了自然的魅力和诗人的细腻观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朱淑真相关研究文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朱淑真的《夏雨生凉三首》其一,体会诗中的情感与自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