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冲卿省副见赠》
时间: 2025-01-19 17:48: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吴冲卿省副见赠 邵雍 〔宋代〕
非有非无是祖卿,都来相去一毫芒。 人人可到我未到,物物不妨谁与妨。 失即肝脾为楚越,得之藜藿是膏梁。 一言千古难知处,妙用仍须看吕梁。
白话文翻译:
既非有也非无是祖卿,一切都相差无几。 人人都能到达而我未到,万物皆无妨碍谁与阻碍。 失去即如肝脾之楚越,得到则如藜藿之膏梁。 一句千古难解之处,妙用仍需看吕梁。
注释:
- 非有非无:指超越有无的哲学概念,源自佛教和道家的思想。
- 祖卿:可能是指某种哲学或宗教的始祖或重要人物。
- 一毫芒:极小的差别。
- 物物不妨:万物之间没有妨碍。
- 楚越:古代两个敌对的国家,比喻极端的对立。
- 藜藿:野菜,比喻普通或贫瘠。
- 膏梁:肥美的食物,比喻富贵或美好。
- 吕梁:山名,也可能是指某种高深的学问或技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表现哲理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此诗是邵雍对吴冲卿省副的赠诗的回应,吴冲卿是当时的官员,省副可能是指其官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对吴冲卿的赠诗的回应,可能是在一次文人雅集或官场交往中,邵雍以诗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邵雍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首句“非有非无是祖卿”,表达了一种超越有无的境界,这种境界是哲学上的高深状态。接下来的句子“人人可到我未到”,反映了邵雍的自谦和自我反省,他认识到自己尚未达到那种境界。诗中的“失即肝脾为楚越,得之藜藿是膏梁”,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得失之间的巨大差异,失与得在邵雍看来,如同肝脾之楚越,藜藿之膏梁,极端而鲜明。最后两句“一言千古难知处,妙用仍须看吕梁”,强调了深奥的道理和高深的技艺,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邵雍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非有非无是祖卿”:表达了超越有无的哲学境界,这种境界是邵雍所尊崇的。
- “都来相去一毫芒”:说明这种境界与现实生活中的差别极小。
- “人人可到我未到”:邵雍自谦地认为自己尚未达到那种境界。
- “物物不妨谁与妨”:万物之间没有妨碍,表达了和谐共存的思想。
- “失即肝脾为楚越”:失去如同肝脾之楚越,极端的对立。
- “得之藜藿是膏梁”:得到则如同藜藿之膏梁,极端的美好。
- “一言千古难知处”:一句千古难解的道理,强调了深奥。
- “妙用仍须看吕梁”:高深的技艺或道理,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多次使用对比手法,如“失即肝脾为楚越,得之藜藿是膏梁”,突出了得失之间的巨大差异。
- 比喻:用“肝脾为楚越”和“藜藿是膏梁”来比喻得失的极端情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探讨人生的哲学境界和得失观。邵雍通过诗表达了自己对超越有无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得失之间巨大差异的认识。他强调了深奥的道理和高深的技艺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意象分析:
- “肝脾为楚越”:比喻极端的对立和分离。
- “藜藿是膏梁”:比喻极端的美好和贫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非有非无”是指什么? A. 有和无的中间状态 B. 超越有无的哲学概念 C. 有和无的对比 答案:B
-
“失即肝脾为楚越”中的“楚越”比喻什么? A. 极端的对立 B. 友好的关系 C. 普通的差别 答案:A
-
“得之藜藿是膏梁”中的“藜藿”和“膏梁”分别比喻什么? A. 贫瘠和美好 B. 普通和特殊 C. 简单和复杂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邵雍的其他诗作,如《观物内篇》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哲学思想和诗歌风格。
诗词对比:
- 可以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如苏轼、王安石等,他们的诗作在风格和主题上各有特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集》:收录了邵雍的诗文,可以全面了解他的文学成就。
- 《中国哲学史》:了解邵雍的哲学思想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