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离芜湖至观头桥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原文展示:
江口泊来久,菰蒲长旧苗。
争雏洲鹊斗,遗子浦鱼跳。
宿岸欣逢戍,归船竞趁潮。
时时望乡树,已恨白云遥。
白话文翻译:
在江口停留已久,水草和蒲草依然长得茂盛。
在雏洲上,喜鹊争斗,鱼儿在水边跳跃。
在岸边欣喜地遇到戍楼,归来的船只竞相追逐潮水。
不时望着家乡的树木,已经对那遥远的白云感到怨恨。
注释:
- 江口:江水的出入口处,停船的地方。
- 菰蒲:一种水生植物,生长在江边。
- 争雏洲鹊斗:指在雏洲上,喜鹊争斗,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遗子浦:指的是水边的地方,鱼儿在水面跳跃。
- 宿岸:在岸边停留。
- 戍:指戍楼,守卫的地方。
- 竞趁潮:船只争相顺着潮水而行。
- 望乡树:远望家乡的树木。
- 白云遥:指远处的白云,象征着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香山,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梅尧臣在诗中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的旅途之中,表现了他在江边的所见所感,充满了乡愁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离芜湖至观头桥》是一首描绘江边景象的诗歌,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开头的“江口泊来久”,给人一种时间的延续感,透出一种对旅途的无奈和思考。接着“菰蒲长旧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生机,更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
诗中“争雏洲鹊斗,遗子浦鱼跳”,生动地描绘了江边的生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喜鹊争斗、鱼儿跳跃,传达出一种活泼而又自由的气息,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后两句“时时望乡树,已恨白云遥”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心中对家乡的怀念愈加强烈。白云的遥远象征着离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挣扎。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梅尧臣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口泊来久:在江口停留已经很长时间,暗示旅途的漫长和寂寞。
- 菰蒲长旧苗:水边的植物依旧茂盛,传递出时间的流逝但自然依旧的感觉。
- 争雏洲鹊斗:描绘出自然界的生动场景,表现了生机与活力。
- 遗子浦鱼跳:鱼儿在水中跳跃,象征着自由和快乐的生活。
- 宿岸欣逢戍:在岸边遇到守卫的地方,表现出一种安全感。
- 归船竞趁潮:归来的船只赶着潮水而行,表现出一种忙碌和急迫。
- 时时望乡树:不时地望向家乡的树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已恨白云遥:对遥远的白云感到怨恨,象征着对故乡的渴望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联系,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 拟人:水中的鱼与鸟的生动描写,使自然界充满生命。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自然与情感的融合,展现了人对故乡的依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口:象征着旅途的起点和归属感。
- 菰蒲: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喜鹊:象征着喜庆与自由。
- 鱼儿:象征着快乐与无拘无束。
- 乡树:代表着对故乡的思恋与归属感。
- 白云:象征着遥远与渴望,增加了思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包括哪些生物? A. 鱼和鸟
B. 虎和狼
C. 马和羊
D. 蝴蝶和蜜蜂 -
“已恨白云遥”中“白云”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思乡
C. 旅行
D. 自然 -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A. 描绘家乡的美丽
B. 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
C. 直接表达情感
D. 使用夸张手法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其情感更为沉重,反映了战乱带来的离别痛苦。梅尧臣的《离芜湖至观头桥》则通过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生动的生活气息,情感较为轻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