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茶和公仪》

时间: 2025-01-08 19:48:22

都蓝携具向都堂,碾破云团北焙香。

汤嫩水轻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

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庐仝走笔章。

亦欲清风生两腋,从教吹土月轮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尧臣的《尝茶和公仪》

都蓝携具向都堂,
碾破云团北焙香。
汤嫩水轻花不散,
口甘神爽味偏长。
莫夸李白仙人掌,
且作庐仝走笔章。
亦欲清风生两腋,
从教吹土月轮傍。

白话文翻译

将茶具带到茶馆,
碾碎云团般的茶叶,烘焙出北方的香气。
茶汤清嫩,水流轻柔,花香不散,
入口甘甜,神清气爽,滋味绵长。
不要夸赞李白的仙人掌,
不如写下庐仝的诗篇。
我也想要清风拂面,
任凭它吹动月轮旁的尘土。

注释

  • 都蓝:指茶具的颜色或材质,通常是指青蓝色的器具。
  • 云团:比喻茶叶的形状,轻盈而有层次。
  • 北焙香:北方特有的茶香,可能指一种特定的茶叶。
  • 汤嫩:指茶汤清澈、鲜嫩的状态。
  • 口甘神爽:形容饮茶后的甘甜和精神愉悦。
  • 李白仙人掌: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常被称为“诗仙”,此处引申为追求高远之意。
  • 庐仝:庐仝是唐代诗人,以清新自然著称,此处引入与李白形成对比。
  • 清风生两腋:形容轻松自在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汀洲,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诗风质朴清新,常表现出宁静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与友人品茶时,抒发了对茶文化的热爱及与友人交谈的愉悦心情,体现出宋代文人对茶的推崇与品味。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尝茶和公仪》以茶为题,透过品茶的过程,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诗的开篇描绘了品茶的场景,作者将茶具和茶叶比作云团,既形象又具诗意,展现了茶的轻盈和香气,给人以视觉和嗅觉的享受。接着,诗中对茶汤的细致描写,强调了茶的清香与甘甜,传达出饮茶的乐趣和心灵的愉悦。

梅尧臣在诗中提到李白和庐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是追求仙境般的高远,后者则是清新自然的真实。这种对比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不同诗风的理解,也反映了他对现实和理想之间的态度。

最后,诗的结尾处,作者希望能有清风拂面,象征着一种自由自在、心灵宁静的境界,令人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意蕴,展现了茶文化的魅力,以及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都蓝携具向都堂:携带茶具前往茶馆,设置了品茶的场景。
  2. 碾破云团北焙香:通过碾茶的动作,产生北方特有的茶香,形象而生动。
  3. 汤嫩水轻花不散:描绘茶汤的细腻,水轻茶香持久,表达了对茶的赞美。
  4. 口甘神爽味偏长:品茶后产生的愉悦感,强调了茶的滋味。
  5. 莫夸李白仙人掌:提醒人们不要过于崇拜李白的高远,反而要欣赏庐仝的平易近人。
  6. 且作庐仝走笔章:暗示自己也愿意以庐仝的方式来写作,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7. 亦欲清风生两腋:想要在品茶时感受清风,象征内心的自由与舒适。
  8. 从教吹土月轮傍:希望清风能将尘土吹散,月亮更加明亮,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团”指茶叶,形象地展现茶的质感。
  • 对仗:如“汤嫩水轻,口甘神爽”,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赋予茶以情感,如“口甘神爽”,使其有灵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品茶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活的宁静与雅致。
  • 清风:象征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
  • 月轮:象征美好与圆满,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尝茶和公仪》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梅尧臣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庐仝”是指?

    • A. 一种茶叶
    • B. 一个诗人
    • C. 一种饮品
    • D. 一种风景
  3. 诗中“口甘神爽”形容的是?

    • A. 食物的味道
    • B. 饮茶的感觉
    • C. 诗的韵味
    • D. 风景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尝茶和公仪》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都通过饮品(茶、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前者更注重细腻的品味,后者则更关注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人心的感受。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