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陪幕中饯孙无怀于郭希道池亭,闰重九前一日)》
时间: 2025-01-19 14:06: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声声慢(陪幕中饯孙无怀于郭希道池亭,闰重九前一日)
檀栾金碧,婀娜蓬莱,游云不蘸芳洲。
露柳霜莲,十分点缀成秋。
新弯画眉未稳,似含羞低护墙头。
愁送远,驻西台车马,共惜临流。
知道池亭多宴,掩庭花长是惊落秦讴。
腻粉阑干,犹闻凭袖香留。
输他翠涟拍甃,瞰新妆时浸明眸。
帘半卷,带黄花人在小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美丽画面,作者在金碧辉煌的亭子里,陪着朋友孙无怀欢聚惜别。亭子周围的景色如同仙境般美丽,云彩轻轻飘过,柳树在露水中显得清新,而霜染的莲花则为秋天增添了几分颜色。新画的眉毛尚未画好,似乎有些害羞,低下头来靠在墙上。送别的愁绪笼罩着心头,西台的车马停驻,大家共同珍惜这临别的时光。知道池亭里常有宴会,庭花却因惊扰而凋零,正如那秦腔的悲歌。腻粉的栏杆上,隐约还能闻到衣袖上留下的香气。与其说是清波拍打着石板,倒不如说是看新妆的她浸透了明亮的眼眸。帘子半卷,带着黄花的那个人正在小楼里。
注释
- 檀栾金碧:形容亭子的华美,檀木和金色的装饰。
- 婀娜蓬莱:形容亭子的优雅,如同仙境中的蓬莱。
- 游云不蘸芳洲:描绘云彩悠然自得,未曾触及芳香的洲屿。
- 霜莲:指秋天开放的莲花,已被霜染,寓意时节的变迁。
- 驻西台车马:指停留在西台的车马,暗示送别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字文英,号小山,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透露出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风格。
创作背景
《声声慢》创作于宋代的重阳节前夕,诗人陪伴好友孙无怀,在美丽的池亭中欢聚。此时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美景和离别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与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声声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离别的愁苦。开篇以“檀栾金碧,婀娜蓬莱”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华丽的氛围,仿佛读者置身于仙境般的亭子中。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秋天的景色,露柳和霜莲的结合,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在离别的愁绪中,诗人通过“驻西台车马,共惜临流”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池亭的宴会与庭花的凋落形成对比,暗示着人间的欢聚终将被现实打破,而那份美好只能在记忆中永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与人生交织中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檀栾金碧:形容亭子的华美,采用了华丽的材料。
- 婀娜蓬莱:将亭子比作仙境,寓意其美丽。
- 游云不蘸芳洲:描绘悠然的云彩,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 露柳霜莲:用自然景物表现季节的变化,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新弯画眉未稳:描绘女子的娇羞,暗示着青春的美丽。
- 似含羞低护墙头:表现出女子的羞赧与含蓄,增添了诗的柔情。
- 愁送远:表达对离别的忧愁。
- 驻西台车马,共惜临流:强调对这短暂相聚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亭子比作蓬莱,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如“露柳霜莲”,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腻粉阑干,犹闻凭袖香留”,增加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珍惜”的主题展开,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深情思考。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檀栾、金碧:象征奢华与美丽。
- 露柳、霜莲:自然与人生的脆弱。
- 黄花:象征秋天的凋零与离别的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亭子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 A. 木材
- B. 金碧
- C. 石材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驻西台车马”的意思是什么?
- A. 停留
- B. 离开
- C. 旅行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离别与相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对离别的感慨与对友情的珍惜。
诗词对比
- 《声声慢》 vs 《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忧伤,但《声声慢》更侧重于自然美的描绘,而《如梦令》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吴文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