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新月侵阶》
时间: 2025-01-19 13:52: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月侵阶,彩云林外笙箫透。
银台双引绕花行,红坠香沾袖。
不管签声转漏。更明朝棋消永昼。
静中闲看,倦羽飞还,游云出岫。
随处春光,翠阴那只西湖柳。
去年溪上牡丹时,还试长安酒。
都把愁怀抖擞。笑流莺啼春漫漫瘦。
晓风恶尽,妒雪寒销,青梅如豆。
白话文翻译:
新月照在台阶上,彩云和林外的笙箫声交织着。
银色的台子旁,花间走动的双引,红花坠落,香气沾湿了衣袖。
不在意那签声逐渐消逝,明天的棋局又要消磨漫长的白昼。
我静静地看着,疲惫的鸟儿飞回,悠游的云彩从山岫中飘出。
处处是春光,翠绿的阴影下,那些西湖的柳条。
去年在溪边看牡丹的时候,还曾品尝长安的美酒。
都把心中的愁绪抖落,笑着听黄莺在春天的轻歌曼舞。
晨风已经恶尽,雪也因寒冷而融化,青梅如豆般青翠。
注释:
- 新月:指初生的月亮,象征新的开始。
- 侵阶:照射到台阶上,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洒落。
- 笙箫:古代乐器,象征音乐的悠扬。
- 银台:可能指的是银色的桌案,也象征着明亮与富贵。
- 转漏:指时间的流逝。
- 倦羽:指疲倦的鸟,形象地表现出生活的疲惫。
- 翠阴:绿色的阴影,指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青梅:象征青春与希望。
典故解析:
- 西湖柳: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柳树常被文人墨客所歌颂,象征柔美与春意。
- 长安酒:长安指的是古都长安,酒是古人社交、宴请的重要元素,反映了当时的生活风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吴文英,字文英,号云间,宋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春秋季节的景象与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吴文英晚年,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折射出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和谐共鸣。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新月侵阶》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词作。全词以新月为引子,展现了月光下的美丽景象,笙箫声与彩云的交织,呈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在描绘春天的同时,也流露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作品中多处运用意象,如西湖柳、牡丹、青梅等,既描绘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整首词气氛轻松而又略带愁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尤其是“笑流莺啼春漫漫瘦”一句,既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又隐含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思索,展现出深厚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新月侵阶,彩云林外笙箫透”:描绘夜晚的宁静与美丽,月光照射在台阶上,音乐悠扬动听。
- “银台双引绕花行,红坠香沾袖”:描绘了花间的景象,红花的香气缭绕,增添了春的气息。
- “不管签声转漏”: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淡然。
- “更明朝棋消永昼”:棋局与时光的消逝交织,反映出日常生活的单调。
- “静中闲看,倦羽飞还,游云出岫”:描绘了一种悠闲的状态,静观自然。
- “随处春光,翠阴那只西湖柳”: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西湖柳的描绘传达了浓厚的春意。
- “去年溪上牡丹时,还试长安酒”:回忆往年,酒与花的结合展现了生活的乐趣。
- “都把愁怀抖擞”:表达了对忧愁的释怀,迎接春天的到来。
- “晓风恶尽,妒雪寒销,青梅如豆”:描绘了春天的气息,青梅的生机象征着新的开始。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心情相结合,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如“晓风恶尽”。
- 对仗:整首词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在岁月流逝中对生活的哲思,传递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新月:象征新的开始,暗示希望。
- 笙箫:音乐的象征,带来宁静与美好。
- 西湖柳: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柔美。
- 青梅:象征青春与希望,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新月”象征什么? A. 结束
B. 新的开始
C. 伤感 -
“银台双引绕花行”中“银台”指的是什么? A. 银色的桌子
B. 银色的台阶
C. 银色的月光 -
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什么情感? A. 怀念与赞美
B. 失落与绝望
C. 忽视与冷漠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吴文英与李清照的词风:吴文英的词细腻、柔美,李清照则更显豪放与深情,两者在春天题材上均有独到的见解,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吴文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