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鼓
陆游
楼堞冬冬鼓,帘栊煜煜灯。
浪名随牒吏,实似打包僧。
衰病元难强,疏慵每自憎。
谁知戍边日,秋野正呼鹰!
白话文翻译:
城楼上冬冬的鼓声响起,帘子后面灯火辉煌。
名声像飘荡的纸张随风而去,实在像个打包的僧人。
衰老和疾病本来就难以强撑,懒散和无聊常常自我厌恶。
谁知道在边防的日子里,秋天的野外正传来鹰的呼啸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楼堞:指城楼、城垛。
- 冬冬鼓:形容鼓声响亮,具有节奏感。
- 帘栊:指窗帘和窗子。
- 煜煜:形容光亮的样子,闪烁的样子。
- 浪名:比喻虚名,浮华的名声。
- 牒吏:指文书官吏,负责文书和档案的官员。
- 打包僧:比喻那些只求表面功夫的人。
- 衰病:衰老和疾病。
- 疏慵:懒散、懈怠。
- 戍边:指守卫边疆。
- 呼鹰:指鹰在空中鸣叫。
典故解析:
- 秋野呼鹰:与古代边防的生活和自然景象相关,表现出孤独和对自由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多次战乱,心系国家,作品多反映个人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沧桑。他的诗风以豪放、深沉著称,常常表达对时事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陆游在某个冬日夜晚,感慨人生和边防生活的孤独与忧愁时所作,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内心真实情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五鼓》是一首通过冬冬鼓声和灯火描绘出一种节日气氛的作品。诗人在灯火辉煌的场景背后,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的“楼堞冬冬鼓,帘栊煜煜灯”展现出一种热闹的场景,使人感受到节日的喜庆,但随即又转入对名声的嘲讽,似乎在暗示这种热闹只是一种表象。接下来的“衰病元难强,疏慵每自憎”则揭示了诗人对衰老和疾病的无奈,以及对懒散生活的自我厌恶。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谁知戍边日,秋野正呼鹰!”则展现了边疆生活的另一面,鹰的呼啸似乎象征着自由和力量,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陆游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楼堞冬冬鼓:描绘了鼓声响亮的城楼,给人以节日的气氛。
- 帘栊煜煜灯:灯火辉煌,进一步增强了热闹的场面。
- 浪名随牒吏:名声如纸张随风而去,表明名声的虚幻与不实。
- 实似打包僧:形容那些仅追求表面功夫的人。
- 衰病元难强:衰老和病痛让人难以坚持,表现了诗人的无奈。
- 疏慵每自憎:自我厌恶的情感,揭示出诗人的内心状态。
- 谁知戍边日:感慨边防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 秋野正呼鹰:鹰的鸣叫象征着自由,形成对比,突出内心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打包僧”比喻那些只注重表面的人,生动形象。
- 对仗:如“楼堞冬冬鼓,帘栊煜煜灯”,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内心真实情感的追求。通过对生活的思考,诗人彰显了对自由和力量的渴望,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鼓声:象征着热闹与节日气氛。
- 灯光:代表着希望与温暖。
- 鹰:象征着自由与力量,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打包僧”指的是: A. 追求真实的人
B. 只注重表面的人
C. 热爱生活的人
D. 忍受孤独的人 -
诗中“戍边日”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向往
B. 对边防生活的感慨
C. 对名声的追求
D.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陆游的《五鼓》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表达了对边防生活的感慨,前者更多的是对内心孤独的反思,而后者则是对友人的送别,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