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郧乡寒食日》

时间: 2025-01-06 11:09:15

苍茫云树渺相迎,山县烧余祗故城。

鸡犬不闻仍禁火,经过转见乱离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郧乡寒食日 张嵲 〔宋代〕 苍茫云树渺相迎,山县烧余祗故城。鸡犬不闻仍禁火,经过转见乱离情。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郧乡的寒食日,我经过这里,看到苍茫的云和遥远的树木似乎在迎接我。山中的县城在战火后只剩下古老的城墙。这里连鸡犬的声音都听不到,因为还在禁火期,这让我更加感受到战乱带来的离散之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苍茫:广阔无边。
  • 云树:云和树,这里指远处的景象。
  • 渺相迎:远远地似乎在迎接。
  • 山县:山中的县城。
  • 烧余:战火后的残余。
  • 祗:只,仅仅。
  • 故城:古老的城墙。
  • 鸡犬不闻:形容极为寂静,连鸡犬的声音都听不到。
  • 禁火:寒食节的传统,禁止生火做饭。
  • 乱离情:战乱带来的离散之情。

典故解析:

  •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此诗可能作于宋代战乱时期,反映了战后的荒凉景象和人民的苦难。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经过郧乡时,正值寒食节,看到战后的荒凉景象,感慨战乱带来的离散和苦难,因此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后郧乡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苦难和离散的深切感慨。诗中“苍茫云树渺相迎”一句,以广阔无边的云树景象,烘托出战后的寂静和荒凉。“山县烧余祗故城”则直接描绘了战火后的残破景象。最后两句“鸡犬不闻仍禁火,经过转见乱离情”,通过禁火期的寂静和战乱带来的离散之情,深化了诗的主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战乱题材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茫云树渺相迎”:以广阔无边的云树景象,烘托出战后的寂静和荒凉。
  • “山县烧余祗故城”:直接描绘了战火后的残破景象,只剩下古老的城墙。
  • “鸡犬不闻仍禁火”:通过禁火期的寂静,进一步强化了战后的荒凉感。
  • “经过转见乱离情”: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离散之情的深切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苍茫云树渺相迎”中的“相迎”赋予了云树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比:通过战前战后的对比,突出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苦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后郧乡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苦难和离散的深切感慨,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茫:广阔无边的景象,烘托出战后的寂静和荒凉。
  • 云树:远处的景象,增强了诗的意境。
  • 烧余:战火后的残破景象,直接描绘了战后的荒凉。
  • 禁火:寒食节的传统,通过禁火期的寂静,进一步强化了战后的荒凉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苍茫云树渺相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2. 诗中“山县烧余祗故城”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战前的繁华 B. 战后的残破 C. 和平的景象
  3. 诗中“鸡犬不闻仍禁火”一句,反映了什么节日习俗? A. 春节 B. 寒食节 C. 中秋节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和离散之情。
  • 王昌龄的《出塞》:反映了边塞的荒凉和战士的孤独。

诗词对比:

  • 张嵲的《过郧乡寒食日》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和离散之情,但张嵲的诗更侧重于战后的荒凉景象,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和平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