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仲恂母太硕人李氏挽诗》

时间: 2025-01-06 11:31:35

梁君遁世偕妻孟,崔母祈天为妇唐。

身是六朝人物旧,眼看三世子孙昌。

人知翕翕味方隽,谁识耽耽意最长。

犹恨年龄不满百,仅成三万五千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樊仲恂母太硕人李氏挽诗
作者:魏了翁

梁君遁世偕妻孟,
崔母祈天为妇唐。
身是六朝人物旧,
眼看三世子孙昌。
人知翕翕味方隽,
谁识耽耽意最长。
犹恨年龄不满百,
仅成三万五千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挽诗是为樊仲恂的母亲李氏作的,开头提到梁君和妻子孟氏隐居生活,崔母向天祈求能为丈夫选妾唐氏。李氏身为六朝时期的人物,眼前见证了三代子孙的繁荣。人们只知道她的儿子们成就非凡,却无人能体会她内心深处的情感。她心中还有许多未尽的情感与思绪,遗憾的是,她活到的年岁未满百岁,只经历了三万五千场的生活。


注释:

字词注释

  1. 遁世:隐居,避世。
  2. 祈天:向上天祈求。
  3. 六朝:指历史上的六个朝代,指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
  4. :繁荣,兴盛。
  5. 翕翕:兴盛的样子。
  6. 耽耽:沉迷,深沉。
  7. 犹恨:仍然遗憾。
  8. 不满百:未活到一百岁。
  9. 三万五千场:形容经历的事情多。

典故解析

  1. 梁君:指梁国的一个隐士,象征隐居的生活。
  2. 崔母:可能指代崔氏家族的母亲,展现了传统家庭观念。
  3. 六朝人物:强调了李氏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梦阮,号酌泉,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作品通常情感细腻,语言优美。他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氏去世后为其写的挽诗,表达了对李氏的哀悼以及对其一生的回顾。诗中提到的历史背景和家庭关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价值观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诗在情感上深邃而细腻,通过对李氏一生的回顾,展现了她作为母亲的深厚情感和对家庭的贡献。魏了翁通过引入历史典故和人物来增强诗的厚重感,显现出李氏不仅是一个普通的母亲,更是文化传承的见证者。诗歌的开头两句以隐士的生活引入,设置了一个安静的背景,随后转向具体的李氏,突出了她的历史地位与对后代的影响。诗中“人知翕翕味方隽,谁识耽耽意最长”一句,表达了外人对成就的认可,却无法体会内心的情感,体现了人们常常忽略的母爱的深沉与伟大。最后两句“犹恨年龄不满百,仅成三万五千场”更是引人深思,展示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对情感深度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梁君遁世偕妻孟”:提到梁君与妻子孟氏的隐居生活,暗示对世俗的逃避。
  2. “崔母祈天为妇唐”:崔母向天祈求为丈夫选妾,反映了当时女性地位和家庭责任的复杂性。
  3. “身是六朝人物旧”:李氏的历史地位,体现了其身世的辉煌。
  4. “眼看三世子孙昌”:见证了家族的丰富与繁荣。
  5. “人知翕翕味方隽”:外界对她子女成就的认可。
  6. “谁识耽耽意最长”:却无人理解她内心的情感。
  7. “犹恨年龄不满百”:对未能活到百岁的遗憾。
  8. “仅成三万五千场”:形象地描述了她的生活经历。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音韵美。
  • 比喻:通过对比展现李氏的生活与情感,增加了诗意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母爱的颂扬和对家庭传统的珍视,展现了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伟大,反映了对生命、家庭以及文化传承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梁君:隐士,象征对世俗的超脱。
  2. 崔母:传统母亲形象,体现家庭责任。
  3. 六朝:历史的厚重感,文化传承的象征。
  4. 子孙:家族延续的象征,反映家庭观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梁君”指的是?

    • A. 一位隐士
    • B. 一位王爷
    • C. 一位诗人
    • D. 一位商人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李氏的年龄未满____岁。

  3. 判断题:诗中强调了外界对李氏子女的成就的认可。(对/错)

答案

  1. A
  2. 100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魏了翁的挽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在沉重的国事中展现个人的无奈和悲伤。两者都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家庭及生活的深刻思考,但表达的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魏了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