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艳艳洒妆斗姚魏,
冥冥花影逢石丁。
醉生梦死何如竹,
三百五十九日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的美丽,提到竹子在阳光下的洒脱与生机,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感叹,醉生梦死的状态比起竹子的清醒和生机,显得无趣。最后一句提到三百五十九日,暗示在长久的沉醉中失去了清醒的日子。
注释:
- 艳艳:形容色彩鲜艳明亮。
- 洒妆:如同化妆般地装饰,形容竹子在阳光下的美丽。
- 冥冥:形容阴暗或模糊的状态。
- 花影:花的影子,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醉生梦死:形容沉迷于酒色、虚幻的生活状态。
- 三百五十九日:暗示一年之中的几乎每一天,指时间的漫长。
典故解析:
“醉生梦死”这一表达,常用来形容沉迷于享乐而忘却生活的状态,反映了古人对于醉酒与清醒的不同看法。在古代文人中,竹子常常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诗人通过竹子对比自己沉醉的状态,强调了清醒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梦阮,号愚溪,南宋时期的诗人。魏了翁生于文学世家,自幼聪颖,才华横溢,擅长诗词和散文,尤其以其独特的山水田园诗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一个文化繁荣但动荡的时代。诗人在个人生活中或许经历了一种对清醒与沉醉的思考,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通过描绘竹子的美丽,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竹子的形象在阳光下闪耀,似乎在传递一种生命的力量与活力。接下来的“醉生梦死”,则是对自身沉迷状态的批判,诗人意识到这样的生活方式是短暂且空虚的。最后一句的“三百五十九日醒”则是对清醒的渴望,暗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与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通过竹子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状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追求真实与清醒的心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艳艳洒妆斗姚魏:描绘竹子在阳光下的美丽,似乎在与其他植物争奇斗艳。
- 冥冥花影逢石丁:暗示周围环境的阴暗与植物的融合,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醉生梦死何如竹:感叹沉迷的生活状况,借竹子对比自己,揭示出无趣与空虚。
- 三百五十九日醒:提到漫长的沉醉时光,表现出对清醒和真实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状态比作竹子的清醒,增强了情感的对比。
- 对仗:前后句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竹子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状态的反思与对清醒生活的渴望,强调了真实与理智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竹:象征高洁、坚韧,代表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醉:暗示沉迷于虚幻的生活状态,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
- 花影:美好的事物,象征着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醉生梦死”意指什么?
- A. 沉迷于酒色
- B. 清醒的生活
- C. 追求理想
- D. 享受自然
-
诗人用什么意象来对比自己的沉醉状态?
- A. 竹
- B. 花
- C. 水
- D. 风
-
“三百五十九日醒”暗示了什么?
- A. 时间的短暂
- B. 对清醒的渴望
- C. 生活的美好
- D. 沉迷的快乐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 魏了翁与陶渊明的竹子意象,前者侧重于对比清醒与沉醉,后者则更多地展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陶醉。两者皆通过竹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情感基调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书目推荐:
- 《宋诗三百首》
- 《魏了翁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