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语十方琏长老
梅尧臣
旧居庐岳寺,新化给孤园。
还享国人供,应无尘事喧。
有来听喻筏,一悟见吹幡。
不忆炉峰下,临溪看饮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庐岳寺的旧居和新化的孤园,虽然享受着国人的供奉,但心中依旧渴望远离世俗的喧嚣。有人来听取教诲,若能领悟便能看到佛教的智慧。诗人不再回忆过去在炉峰下的日子,而是静静地坐在溪边,观赏饮水的猿猴。
注释
- 庐岳寺:位于岳阳,历史悠久,是一处佛教圣地。
- 新化给孤园:新化是指湖南的新化县,给孤园是一个隐居的地方。
- 国人供:指国家或地方对寺庙的供奉。
- 尘事喧:世俗的纷扰和喧闹。
- 喻筏:指的是佛教的教诲,像筏子一样引导人们渡过苦海。
- 吹幡:佛教中常有的法器,象征着法音的传播。
- 炉峰:指炉峰山,是诗人以前的游历之地。
- 饮猿:猿猴在溪边饮水,象征自然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天池,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借景抒怀,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梅尧臣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岳寺和新化给孤园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的开头提到“旧居庐岳寺”,营造了一种怀旧的氛围,接着“新化给孤园”不仅展示了诗人隐居的地点,也暗示了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虽然诗人享受着国人供奉的富足,但他更渴望的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有来听喻筏”一句,表达了诗人作为长老的责任和使命,教导来者以佛法解脱苦海,生动地展现了佛教教义的慈悲与智慧。而“临溪看饮猿”则是诗人在思考中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出一种自然与心灵的和谐。这种境界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宁静,也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世俗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居庐岳寺:诗人回忆自己曾经居住的地方,带有一种怀旧情绪。
- 新化给孤园:新居所,象征着与世隔绝的宁静。
- 还享国人供:虽然生活富足,但内心仍有不满。
- 应无尘事喧:希望能远离世俗的纷扰。
- 有来听喻筏:有人来听取教诲,象征着精神的追求。
- 一悟见吹幡:领悟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佛法。
- 不忆炉峰下:不再想念过去的经历,表现出心境的变化。
- 临溪看饮猿:最后与自然相融,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使得句子韵律感强。
- 比喻:将佛教教义比作筏子,形象生动。
- 意象:通过“猿”、“溪”等自然意象,表达内心的平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反映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庐岳寺:象征着佛教的宁静与智慧。
- 给孤园:象征隐居的安宁。
- 饮猿:代表自然的灵性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庐岳寺”位于哪个地方?
- A. 岳阳
- B. 新化
- C. 长沙
- D. 南京
-
诗中提到的“喻筏”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佛教教义
- C. 友情
- D. 家庭
-
诗人希望远离的是什么?
- A. 自然
- B. 乡愁
- C. 尘世的喧嚣
- D. 学习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终南山》王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内心的宁静,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
- 王维的《终南山》:与梅尧臣的隐居主题相似,但更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内心的启迪。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