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次道学士知太平州因寄曾子固》
时间: 2025-01-19 17:49:2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次道学士知太平州因寄曾子固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原文展示:
春浦杨花撩乱飞,春江鮆鱼来正肥。
采石新林儿女去,茭白蒲牙艇子归。
归令煮鱼不得熟,已望使君船上矶。
上矶亦不待潮应,争牵篾缆泥污衣。
姑熟溪头槌大鼓,红抹鞋刀趋俯偻。
牙兵可拟岸傍芦,森森甲立雄南土。
更得西州谢法曹,新咏定多传乐府。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水面上,杨花飞舞,春江里的鲫鱼正肥腻。
在采石的新林中,儿女们纷纷离去,茭白和蒲牙的船只也回来了。
归来时却煮鱼总是煮不熟,已然期待着使君在船上的钓矶。
上了钓矶也不必等潮水,大家争先恐后地拉着篾缆,弄得衣服沾满泥土。
姑熟溪头敲打大鼓,红抹的鞋刀都弯腰趋俯。
牙兵可以在岸边的芦苇旁排成阵,森严地立着,雄壮地守卫着南方的土地。
更有西州的谢法曹,新作的诗歌定会广泛传唱。
注释:
- 杨花:柳树的种子,春天飞舞的花絮。
- 鮆鱼:即鲫鱼,春季成熟肥美的鱼。
- 采石:指采石场,可能是地名。
- 茭白:一种水生植物,可食用。
- 蒲牙:指蒲草的根部。
- 使君:指地方官员。
- 钓矶:钓鱼的地方。
- 姑熟:地名,或指某个地区的溪流。
- 牙兵:守卫,士兵。
- 森森甲立:形容军队的严整和气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杰,号梅溪,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作品常表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极具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梅尧臣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前往太平州的祝福与关心,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水乡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场景,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画。开篇以“春浦杨花撩乱飞”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杨花飞舞,与“春江鮆鱼来正肥”相呼应,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人们的生活,描写儿女们的离去和渔舟归来,流露出一种淡淡的离愁。诗中“归令煮鱼不得熟”,表面上是生活琐事的描写,实则蕴含了对友人情谊的关切与牵挂。
后四句则转向对军事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英雄气概,虽然与前面的生活场景有所不同,但仍然体现了对地方安定的渴望与期盼。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透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祝福。诗的最后一句提到“新咏定多传乐府”,不仅表达了对新诗的期待,也表现了文化传承的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浦杨花撩乱飞,春江鮆鱼来正肥。:描写春季的水面上杨花飞舞,江水中鲫鱼正肥美,展现自然景色的生动。
- 采石新林儿女去,茭白蒲牙艇子归。:描绘了采石场的孩子们离去,渔舟归来,生动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场景。
- 归令煮鱼不得熟,已望使君船上矶。: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期待,但因忙于生活琐事而感到无奈。
- 上矶亦不待潮应,争牵篾缆泥污衣。:描绘了人们忙碌的情景,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和随性。
- 姑熟溪头槌大鼓,红抹鞋刀趋俯偻。:描绘地方节庆的热闹,增强了诗的生活气息。
- 牙兵可拟岸傍芦,森森甲立雄南土。:呈现出军事的严整与气势,表现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 更得西州谢法曹,新咏定多传乐府。:期待新的诗作能够传扬开来,表现了对文化的重视和对友人的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诗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杨花撩乱飞”使自然景象生动形象。
- 对仗:通过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红抹鞋刀趋俯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乡村生活,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浦、杨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鮆鱼:象征富饶的水域与生活的富足。
- 茭白、蒲牙:象征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 钓矶、舟子:象征人们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鱼是什么鱼?
A. 鲫鱼
B. 鲤鱼
C. 鳜鱼 -
“归令煮鱼不得熟”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饥饿
B. 期待与无奈
C. 高兴 -
诗中提到的“牙兵”指的是什么?
A. 商人
B. 士兵
C. 渔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杜甫:梅尧臣的作品注重描绘自然与生活的细腻,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富有诗意。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