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阳水陆院智洪上人房》

时间: 2025-01-19 19:59:04

十载七来此,每嗟多异今。

池灰休辨劫,川月解明心。

遗墨悲苏倩,高情想遁林。

能闲常似旧,翘立水边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山阳水陆院智洪上人房
作者:梅尧臣

十载七来此,每嗟多异今。
池灰休辨劫,川月解明心。
遗墨悲苏倩,高情想遁林。
能闲常似旧,翘立水边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山阳水陆院见智洪上人时的感慨。经过十年,七次来到这里,每次都感叹与往日的不同。池塘里的灰尘无法再分辨时间的劫难,而河流的月光却能照亮我的心灵。看到遗留的墨迹,感到对苏倩的悲伤;心中高远的情怀,向往隐居在林中。若能悠闲自得,常常像过去那样,像水边的鸟儿一样翘立。

注释

字词注释

  • 十载:十年。
  • :叹息、感叹。
  • :指劫难、磨难。
  • :理解、明白。
  • 遗墨:留下的文字、书法。
  • 苏倩:指苏轼的妻子苏小小,后人的悲哀。
  • 高情:高尚的情怀。
  • 翘立:高高地站立,形容姿态优雅。

典故解析

  • 苏倩:指的是苏轼的作品与情感,代表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45年),字子云,号梅溪,宋代诗人,擅长五言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兼具雅致与深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梅尧臣在山阳水陆院探访智洪上人之际,体现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同时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过山阳水陆院智洪上人房》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十载七来此”,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另一方面也显露出对现状的无奈与惋惜。接下来的“池灰休辨劫,川月解明心”,通过池塘的灰尘和河流的月光,展现了内外环境的对比,灰尘象征着世俗的纷扰,而月光则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明亮,表现出诗人在烦恼与清明之间的挣扎。

“遗墨悲苏倩”一句则暗示了对往昔的怀念,苏倩的悲剧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失去,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两句“能闲常似旧,翘立水边禽”则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像水边的鸟儿一样自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和深邃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间、人生与自然的思考,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载七来此:经过十年,来这里已经七次,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诗人的感慨。
  2. 每嗟多异今:每一次来访,心中都感叹如今与往日的不同,表达了对变化的无奈。
  3. 池灰休辨劫:池塘中的灰尘无法分辨过往的劫难,暗示着时间的模糊与无情。
  4. 川月解明心:河流上的月光能够清晰地照亮内心,象征着心灵的启迪与明悟。
  5. 遗墨悲苏倩:看到留下的墨迹,感慨对苏倩的悲伤,提及过去的美好与遗憾。
  6. 高情想遁林:心中高远的情怀,渴望隐逸于林中,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7. 能闲常似旧:希望能够悠闲自得,保持过去的状态,体现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8. 翘立水边禽:像水边的鸟儿一样高高地站立,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池灰”与“川月”,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如“池灰”“川月”“遗墨”等,营造出宁静而深邃的氛围。
  • 拟人:赋予自然物体以人的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灰:象征着过去的困扰与无法追忆的岁月。
  • 川月:代表内心的宁静与明亮,象征智慧与领悟。
  • 遗墨:象征着过往的记忆与遗憾,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高情: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十载七来此”,诗人来此地的次数是: A. 五次
    B. 七次
    C. 十次
    D. 十二次

  2. “池灰休辨劫”的意思是: A. 池水清澈如故
    B. 池塘的灰尘无法分辨过去的磨难
    C. 池塘里有很多鱼
    D. 池塘的水很干净

  3. 诗中表现对隐逸生活向往的句子是: A. 每嗟多异今
    B. 能闲常似旧
    C. 遗墨悲苏倩
    D. 十载七来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鸟鸣涧》:描绘自然与隐逸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均表达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梅尧臣更加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感慨,而陶渊明则更加理想化地描绘了隐逸的生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