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其十二 秋日遣兴》

时间: 2025-01-06 13:08:44

乘兴且长歌。

身外功名一任他。

自欲放怀犹未得,如何。

寂历秋花野意多。

芳草渐成窠。

镜水无风也自波。

纵有邻人解吹笛,谁过。

空苑凫鹥占浅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乘兴且长歌。身外功名一任他。自欲放怀犹未得,如何。寂历秋花野意多。芳草渐成窠。镜水无风也自波。纵有邻人解吹笛,谁过。空苑凫鹥占浅莎。

白话文翻译:

兴致勃勃地长歌一曲,身外的功名利禄随他去吧。我想要放怀畅快,却还是难以做到,怎么办呢?秋天的花朵寂静而多情,野外的风景让我心情愉悦。芳草渐渐长成了鸟巢,镜子般的水面没有风也泛起涟漪。即使有邻居吹笛子的声音,又有谁会来我这儿呢?空荡荡的园子里,野鸭和白鹭占据了浅浅的草地。

注释:

  • 乘兴:兴致高涨。
  • 功名:指世俗的名利。
  • 放怀:指放开胸怀,畅快心情。
  • 寂历:形容寂静中又有深意。
  • 芳草:指草木,象征生机。
  • 镜水:水面平静如镜,形容宁静。
  • 邻人:邻居,指周围的人。
  • 凫鹥:指野鸭和白鹭,这里象征闲散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淡雅,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南乡子 其十二 秋日遣兴》创作于秋日,诗人在此时的心境中表达对功名利禄的淡然,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诗歌鉴赏:

《南乡子 其十二 秋日遣兴》是董元恺对秋日情景的生动描绘,诗中流露出一种悠闲自适的情怀。开篇用“乘兴且长歌”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随后的“身外功名一任他”则显示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这种心境的转变引出了一种内心的矛盾:虽然想要放怀,却又觉得难以做到。这里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中“寂历秋花野意多”营造了一种宁静的秋日氛围,秋花的寂静与丰盈的野意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美感。接下来的描写“芳草渐成窠”则暗示了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和谐。水面无风却自生涟漪,象征着内心的波动与感受,尽管外界宁静,内心却有着细腻的波澜。

最后一两句中,邻人吹笛的声音虽然美好,但却无人问津,空荡的园子里只有野鸭和白鹭,象征着一种孤独感,反映出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乘兴且长歌:意指在兴致高涨之时,尽情地歌唱。
  2. 身外功名一任他:对外界的功名利禄不放在心上。
  3. 自欲放怀犹未得,如何:内心想要放开,却始终无法做到,表达了一种无奈。
  4. 寂历秋花野意多:秋天的花朵在寂静中展现出丰富的野趣。
  5. 芳草渐成窠:草越来越长,形成鸟巢,象征生命的延续。
  6. 镜水无风也自波:水面虽然平静,却因内心的情感而泛起涟漪。
  7. 纵有邻人解吹笛,谁过:即使有邻居在吹笛子,又有谁会来到这里呢?
  8. 空苑凫鹥占浅莎:空荡荡的园子里有野鸭和白鹭栖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镜子,强调宁静。
  • 拟人:水面自生波动,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芳草渐成窠”“镜水无风也自波”,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传达出一种宁静、自由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秋花:象征着成熟和丰盈,反映生命的循环。
  2. 芳草:代表生机与希望,暗示自然的美好。
  3. 镜水:象征内心的宁静,对比外界的喧嚣。
  4. 凫鹥:象征自由、闲适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身外功名一任他”的含义是: A. 重视功名 B. 对功名不在意 C. 无法得到功名 D. 渴望功名

  2. 诗中的“镜水”象征: A. 风平浪静 B. 内心波动 C. 映照他人 D. 生命的消逝

  3. “芳草渐成窠”中的“窠”指的是: A. 笼子 B. 鸟巢 C. 房屋 D. 田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描绘秋天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秋思》 by 马致远:表达对秋天的感慨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 《南乡子 其十二 秋日遣兴》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对比,前者更侧重于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后者则强调酒与孤独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董元恺研究》:对董元恺生平与作品的详细分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古诗词学习与赏析的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