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惟诵天童咒,饮泉能不饥。史缘多自誉,翻以致人疑。赋质全如鹤,谋生却似龟。绿华通籍后,会报女仙知。
白话文翻译:
只诵天童咒,饮泉水便不感饥饿。史缘常自夸,反而引起他人怀疑。天赋资质如鹤般高洁,谋生手段却像龟般缓慢。绿华通过考试后,会向女仙报告。
注释:
- 天童咒:一种道教咒语,传说能使人不饥。
- 史缘:人名,可能是作者自指。
- 自誉:自我夸耀。
- 赋质:天赋的资质。
- 绿华:人名,可能是指某位通过考试的女性。
- 通籍:通过考试,取得功名。
- 女仙:女性神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生卒年不详),字元直,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诗可能反映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隐居或寻求精神寄托时所作,通过描述诵咒不饥、自誉致疑等情节,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首句“惟诵天童咒,饮泉能不饥”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通过诵咒饮泉便能不饥,象征着精神上的满足和超脱。次句“史缘多自誉,翻以致人疑”则反映了现实社会中自夸反而引起怀疑的现象,暗示了社会的复杂和人际关系的微妙。后两句“赋质全如鹤,谋生却似龟”通过对比鹤的高洁和龟的缓慢,表达了作者对天赋资质的自豪和对现实谋生手段的无奈。最后两句“绿华通籍后,会报女仙知”则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对女仙的敬仰。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天童咒”和“饮泉”的意象,表达了超脱世俗的愿望。
- 次句通过“自誉”和“致人疑”的对比,揭示了现实社会的复杂性。
- 第三句通过“鹤”和“龟”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天赋资质的自豪和对现实谋生手段的无奈。
- 末句通过“绿华通籍”和“报女仙知”的意象,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对女仙的敬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鹤”和“龟”、“自誉”和“致人疑”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象征:通过“天童咒”、“饮泉”、“鹤”、“龟”等意象,象征了超脱世俗和现实生活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 天童咒:象征超脱世俗的精神寄托。
- 饮泉:象征精神上的满足和超脱。
- 鹤:象征高洁的天赋资质。
- 龟:象征缓慢的谋生手段。
- 绿华:象征通过考试取得功名的美好未来。
- 女仙:象征精神上的敬仰和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童咒”象征什么? A. 超脱世俗的精神寄托 B. 现实社会的复杂性 C. 缓慢的谋生手段 D. 高洁的天赋资质
-
诗中“鹤”和“龟”分别象征什么? A. 高洁的天赋资质和缓慢的谋生手段 B. 超脱世俗的精神寄托和现实社会的复杂性 C. 精神上的满足和超脱 D. 通过考试取得功名的美好未来
-
诗中“绿华通籍后,会报女仙知”表达了什么? A. 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B.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C.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D. 对高洁天赋资质的自豪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徐玑的其他诗作,如《山中即事》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风和主题。
- 其他宋代诗人的山水田园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等,可以进行对比阅读。
诗词对比:
- 与徐玑的其他诗作对比,如《山中即事》,可以了解其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不同表达。
- 与其他宋代诗人的山水田园诗对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可以探讨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玑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宋代诗歌研究》:对宋代诗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宋代诗歌的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