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随千骑赴毗陵,
骑吏朝来有喜声。
未到常山三十里,此身已在浙中行。
白话文翻译:
我伴随着千骑马队前往毗陵,
骑马的官吏今早带来了喜讯。
虽然还未走到常山的三十里处,我的身心却已在浙江的旅途上。
注释:
- 老随:年长的我,指诗人自己。
- 千骑:指众多骑马的人,形容队伍庞大。
- 毗陵:地名,古时的一个地方。
- 骑吏:骑马的官吏,负责传递消息。
- 喜声:喜庆的声音,代表好消息。
- 未到常山三十里:指距离常山还有三十里,体现行程的遥远。
- 此身已在浙中行:心神已在浙江,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千骑”与“骑吏”在古代常用于描述军事或官员出行的场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常山在古代是著名的地理标志,诗中提到的地名具有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对方向与归属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风格清新、质朴,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诗人出行之际,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慨与对故乡的眷恋。宋代时期,经济繁荣,士人多有游历,诗人通过这首诗展现出此时的社会氛围与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语言道出深刻的情感,诗人通过描写出行的场景,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旅途的感慨。首句“老随千骑赴毗陵”,展现出诗人作为一位年长者依然参与到热闹的行列中,给人一种活力和奋发向上的感觉。接下来的“骑吏朝来有喜声”,不仅让人感受到旅途中的喜悦,也暗示着生活中总有新的希望与机遇在等待着。
而“未到常山三十里,此身已在浙中行”则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尽管身体仍在路上,但内心却早已沉浸在对故乡的怀念与思考中。这种时空的错位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情感,仿佛每一步都在追寻着过往的记忆与情感。因此,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旅途的描写,更是对生活、时间与归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老随千骑赴毗陵:年长的我跟随众多骑士前往毗陵,展现出参与感与活力。
- 骑吏朝来有喜声:早上的骑士带来了好消息,增添了旅途的乐趣。
- 未到常山三十里:距离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表现出旅途的艰辛。
- 此身已在浙中行:身心已然在浙江,体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前后呼应,增强了韵律感。
- 隐喻:通过地名与旅途,引发对人生与归属的思考。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展现了对生命深刻的理解与反思。
意象分析:
- 千骑:象征着壮阔的旅程与人际关系的繁密。
- 喜声:代表着生活中的希望与美好的期待。
- 常山:象征着目标与归属,寄托着对故乡的情感。
- 浙中行: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展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千骑”指的是什么? A. 一千匹马
B. 许多骑士
C. 骑马的士兵 -
“骑吏朝来有喜声”中的“喜声”指的是什么? A. 悲伤的声音
B. 喜庆的消息
C. 喧闹的声音 -
诗人对常山的态度是? A. 冷漠
B. 思念
C. 厌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万里与李白的诗作进行对比,杨万里的诗多描写自然与情感的细腻,李白则多用豪放的笔调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个人风格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