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长孺共读东坡诗,前用唐律,後用进退格二》
时间: 2025-01-19 12:45: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急性平生不少徐,
读书不喜喜观书。
十行俱下未心醒,
两目顿昏还月余。
偶与儿曹翻故纸,
共看诗句煮春蔬。
问来却是东坡集,
久别相逢味胜初。
白话文翻译:
我性子急,向来不喜欢慢慢来读书,
读书时不喜快读,反而喜欢慢慢欣赏。
十行诗句读下去,心中仍然未能清醒,
两眼迷蒙,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偶尔和孩子们翻翻旧书,
一起欣赏诗句,宛如在煮春天的蔬菜。
问起这些诗句,才知道是东坡的作品,
久别重逢,滋味比初见更为深厚。
注释:
- 急性: 性情急躁,指作者性格特点。
- 观书: 欣赏书籍,强调对书籍的品味。
- 十行俱下: 指一次性读下十行诗句。
- 顿昏: 突然感到昏沉,形容精神恍惚。
- 儿曹: 指孩子们,表现出与孩子们的亲密关系。
- 故纸: 旧书,带有怀旧的情感。
- 东坡集: 指苏轼的诗集,强调其文学价值。
- 久别相逢: 重逢久别之人,触发深厚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因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写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著称。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表达了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对东坡(苏轼)诗歌的深切怀念。诗中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文学的热爱,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的语调,表达了作者在读书过程中的感受以及与孩子们的互动,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急性平生不少徐”描绘出他性情急躁的个性,接着“读书不喜喜观书”形成了对比,反映出他对书籍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十行诗句的阅读未能使他心中清醒,暗示了知识吸收的艰难与复杂。
“偶与儿曹翻故纸”一语,体现了他与孩子们的亲密关系,表现了家庭的温暖。通过共同欣赏东坡的诗句,既是对苏轼的致敬,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最后两句“久别相逢味胜初”则升华了整个诗的情感,强调了重逢的喜悦和对文学的深厚感情。
整首诗在轻松的氛围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生哲理,是对读书生活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亲情与文化的美好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急性平生不少徐: 作者自述性格急躁,强调了自己的个性。
- 读书不喜喜观书: 矛盾的表述,说明他对阅读的复杂感受。
- 十行俱下未心醒: 尽管读了很多,内心却依然迷惘。
- 两目顿昏还月余: 描绘了他精神上的疲惫与恍惚。
- 偶与儿曹翻故纸: 突然间与孩子们分享旧书,显得轻松愉快。
- 共看诗句煮春蔬: 比喻欣赏诗句的过程像烹饪春天的蔬菜,温暖而美好。
- 问来却是东坡集: 发现诗句出自东坡,感到惊喜和敬仰。
- 久别相逢味胜初: 重温经典,感受更为深厚,表现出对文化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急性”与“观书”的对比,展现出内心矛盾。
- 比喻: “共看诗句煮春蔬”形象而生动,寓意深远。
- 排比: 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对东坡诗歌的敬仰,以及对家庭温暖的珍惜,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文化的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蔬: 象征着生命与希望,暗示着文化的滋养与精神的成长。
- 故纸: 表达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文化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杨万里在诗中提到的“东坡集”指的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A. 白居易
B. 苏轼
C. 杜甫 -
诗中“十行俱下未心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读书后感到清醒
B. 读书后仍感到迷惘
C. 读书无趣 -
“共看诗句煮春蔬”中“煮春蔬”比喻了什么?
A. 读书的辛苦
B. 欣赏诗句的过程
C. 烹饪的乐趣
答案:
- B. 苏轼
- B. 读书后仍感到迷惘
- B. 欣赏诗句的过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与苏轼的作品,二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上有所不同,苏轼的作品更为豪放,杨万里的则显得清新自然。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苏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