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常引
秦鸿
一番凄雨共天浮。
燕子旧矶头。
散发试悲秋。
千万丈无端是愁。
我心如水,我歌如月,我梦一沙鸥。
怕续故山游。
人道是云封雾稠。
白话文翻译:
一场凄凉的细雨随天际飘浮,
燕子在旧时的矶头轻轻飞舞。
我散发披肩,试着感受这悲秋的情绪。
无尽的忧愁如同千丈高空,没有尽头。
我的心如同清水,我的歌如同明月,我的梦中有一只沙鸥。
我害怕再续前往故乡的游历。
人们说那是被云雾笼罩的地方。
注释:
- 凄雨:指细雨,带有凄凉的情感色彩。
- 矶头:指海边或河边的石头,燕子的栖息之处。
- 散发:头发披散,形象描绘一种闲适或抑或无奈的状态。
- 千万丈无端:形容愁绪深重,难以排解。
- 如水如月:比喻心境的清澈和宁静。
- 沙鸥:指一种海鸥,象征自由与孤独。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涉及的意象和情感反映了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忧愁和思乡情怀,这种情感在中国文学中有着深厚的传统。诗中“我心如水,我歌如月”的表述,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心境的向往,类似于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中对自然和心境的描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鸿,现代诗人,作品常常从自然和人生体验出发,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他的诗歌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往往蕴含深厚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太常引》创作于特定的情境下,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深刻的思考。在社会变迁和个人情感的交织中,诗人通过细雨、燕子等意象表达了内心的忧愁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太常引》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凄凉与哀愁。开篇的“凄雨”便设置了整首诗的情绪基调,细雨如丝,似乎在诉说着离愁别绪。燕子在“旧矶头”的身影,则是一种时间的回溯,唤起了对往昔的怀念。接下来“散发试悲秋”,不仅是对季节变化的感受,更是对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
诗中反复提到的“愁”字,深刻表达了诗人无法释怀的情绪,仿佛无尽的愁绪如同“千万丈无端”般难以摆脱。此时,诗人引入了“我心如水,我歌如月”,通过对比,展现出心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之间的矛盾,心中的悲伤与自然的宁静形成鲜明对照。
“怕续故山游”则表明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不安,似乎在表达对重游故地的犹豫和恐惧。最后一句“人道是云封雾稠”带有一种无奈的感伤,描绘了人们对生活的种种解读,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将个人情感与普遍人性联系在一起,发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番凄雨共天浮:描绘了细雨与天空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燕子旧矶头:燕子在旧时的栖息地,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散发试悲秋:通过散发的形象,表达面对秋天时的惆怅心情。
- 千万丈无端是愁:愁绪无边无际,让人感到沉重与压抑。
- 我心如水:内心的清澈与宁静,与外界的忧愁形成对比。
- 我歌如月:歌声如同明月,清朗而美丽,表现出对理想状态的向往。
- 我梦一沙鸥:梦中出现的沙鸥,象征自由与孤独。
- 怕续故山游:对重游故乡的恐惧,象征对过往的复杂情感。
- 人道是云封雾稠:反映社会对生活的各种解读,给人以无奈与迷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我心如水”,通过比喻传达内心的情感。
- 拟人:细雨与天的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我歌如月,我梦一沙鸥”,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对秋天的感慨、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与对生命的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传递出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展现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凄雨:象征悲伤与孤独。
- 燕子:象征故乡与过去的美好。
- 秋:象征时光流逝、生命的无常。
- 水、月、沙鸥:分别象征内心的宁静、理想与自由。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自然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反映了文化中的孤独、归属与哲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燕子”象征了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过去的怀念
C. 生命的无常
D. 自然的美丽 -
“我心如水”这句中的“水”主要象征了什么? A. 流动性
B. 清澈与宁静
C. 冷漠
D. 无情 -
“怕续故山游”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A. 向往
B. 逃避
C. 迷茫
D. 不安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温庭筠《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更强调了酒与月的伴随,展现了豪放的个性。
- 杜甫《月夜忆舍弟》:聚焦于亲情与思乡,情感更为沉重。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秦鸿的《太常引》更加强调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融合,形成独特的忧愁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诗词鉴赏与分析》
- 《古典诗词与现代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