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

时间: 2025-01-19 22:42:05

满园红紫春无限,尽日飞鸣鸟自由。

夜雨朝晴风日好,尽舒云锦不能收。

苔封池面草芊绵,鸣蚓跳蛙意若便。

颇觉风云有奇变,翻盆一雨便潺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园 张耒 〔宋代〕 满园红紫春无限,尽日飞鸣鸟自由。 夜雨朝晴风日好,尽舒云锦不能收。 苔封池面草芊绵,鸣蚓跳蛙意若便。 颇觉风云有奇变,翻盆一雨便潺潺。

白话文翻译:

满园的花朵红紫相间,春天的美景无限。 整天飞翔鸣叫的鸟儿自由自在。 夜晚的雨,早晨的晴,风和日丽,云彩如锦,美不胜收。 苔藓覆盖的池塘边,草儿茂盛,蚯蚓和青蛙自在地活动。 感觉风云变幻莫测,一场大雨倾盆而下,水声潺潺。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紫:指花的颜色,红色和紫色。
  • 尽日:整天。
  • 飞鸣:飞翔并鸣叫。
  • 夜雨朝晴:夜晚下雨,早晨天晴。
  • 云锦:比喻云彩美丽如织锦。
  • 苔封:苔藓覆盖。
  • 芊绵:草木茂盛的样子。
  • 鸣蚓:蚯蚓。
  • 跳蛙:青蛙。
  • 翻盆:形容雨势大,如盆翻倒。
  • 潺潺:形容水流声。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春天西园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诗人张耒在欣赏西园春景时,被自然的美丽和生机所感动,遂作此诗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西园的生机盎然。首句“满园红紫春无限”直接点明了春天的色彩和无限生机,而“尽日飞鸣鸟自由”则通过鸟儿的自由飞翔,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活力和自由氛围。后两句“夜雨朝晴风日好,尽舒云锦不能收”则通过天气的变化,展现了春天的多变和美丽。最后两句“苔封池面草芊绵,鸣蚓跳蛙意若便”则通过细节描写,如苔藓、草木、蚯蚓和青蛙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机。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满园红紫春无限”:描绘了春天花园中花朵的鲜艳色彩,以及春天的无限生机。
  2. “尽日飞鸣鸟自由”:通过鸟儿的自由飞翔和鸣叫,表达了春天的活力和自由。
  3. “夜雨朝晴风日好”:描述了春天天气的多变,夜晚的雨和早晨的晴,以及风和日丽的美好。
  4. “尽舒云锦不能收”:比喻云彩美丽如织锦,无法收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无限。
  5. “苔封池面草芊绵”:通过苔藓和草木的茂盛,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和谐。
  6. “鸣蚓跳蛙意若便”:通过蚯蚓和青蛙的活动,展现了春天的自然和生机。
  7. “颇觉风云有奇变”:表达了春天风云变幻莫测的特点。
  8. “翻盆一雨便潺潺”:形容雨势大,水声潺潺,展现了春天的多变和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尽舒云锦不能收”中,将云彩比喻为织锦,形象生动。
  • 拟人:“鸣蚓跳蛙意若便”中,将蚯蚓和青蛙的活动拟人化,赋予了它们自由自在的意象。
  • 对仗:“夜雨朝晴风日好”中,“夜雨”与“朝晴”形成对仗,展现了天气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西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春天生机盎然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紫:春天的花朵色彩。
  • 飞鸣鸟:春天的鸟儿自由飞翔。
  • 夜雨朝晴:春天的天气多变。
  • 云锦:春天的云彩美丽如织锦。
  • 苔封池面:春天的苔藓覆盖池塘。
  • 草芊绵:春天的草木茂盛。
  • 鸣蚓跳蛙:春天的蚯蚓和青蛙活动。
  • 翻盆一雨:春天的雨势大。
  • 潺潺:春天的水流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满园红紫春无限”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秋天的丰收 B. 春天的花朵 C. 冬天的雪景 D. 夏天的炎热

  2. “尽日飞鸣鸟自由”表达了什么? A. 鸟儿的束缚 B. 鸟儿的自由 C. 鸟儿的恐惧 D. 鸟儿的悲伤

  3. “夜雨朝晴风日好”描述了什么? A. 春天的天气多变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凉爽 D. 冬天的寒冷

  4. “尽舒云锦不能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夸张

  5. “苔封池面草芊绵”中的“芊绵”是什么意思? A. 草木稀疏 B. 草木茂盛 C. 草木枯萎 D. 草木凋零

答案:

  1. B
  2. B
  3. A
  4. B
  5.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生机。
  • 杜甫《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西园》与苏轼的《春夜喜雨》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张耒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春天的喜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