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槐已疏遽如许,夜蛩虽怨可若何。出门屐齿苔痕满,隐几书尘鼠迹多。
白话文翻译:
风吹得槐树叶子已经稀疏,景象竟如此凄凉;夜晚的蟋蟀虽然哀怨,又能怎样呢?出门时,木屐下的青苔痕迹遍布,隐居的书桌上灰尘和老鼠的足迹也很多。
注释:
- 风槐:风吹动的槐树。
- 疏遽:稀疏,形容叶子凋零。
- 夜蛩:夜晚的蟋蟀。
- 屐齿:木屐的齿,这里指木屐。
- 苔痕:青苔的痕迹。
- 隐几:隐居时用的书桌。
- 书尘:书桌上的灰尘。
- 鼠迹:老鼠的足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这首《无题二首》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张耒隐居生活的孤寂和对外界变化的敏感。通过描绘风槐、夜蛩、苔痕、鼠迹等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无奈和哀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隐居生活的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哀愁。诗中的“风槐已疏遽如许”和“夜蛩虽怨可若何”两句,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后两句“出门屐齿苔痕满,隐几书尘鼠迹多”则进一步以具体的细节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孤寂和荒凉,书桌上的灰尘和老鼠的足迹,更是加深了这种孤寂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张耒诗歌的清新自然和深沉内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槐已疏遽如许:风吹得槐树叶子已经稀疏,景象竟如此凄凉。这里通过“风槐”和“疏遽”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夜蛩虽怨可若何:夜晚的蟋蟀虽然哀怨,又能怎样呢?这里通过“夜蛩”和“怨”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灵的同情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 出门屐齿苔痕满:出门时,木屐下的青苔痕迹遍布。这里通过“屐齿”和“苔痕”两个意象,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孤寂和荒凉。
- 隐几书尘鼠迹多:隐居的书桌上灰尘和老鼠的足迹也很多。这里通过“隐几”、“书尘”和“鼠迹”三个意象,进一步加深了隐居生活的孤寂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夜蛩虽怨可若何”中的“怨”字,赋予了夜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风槐已疏遽如许”和“夜蛩虽怨可若何”两句,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无奈和哀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隐居生活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世事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风槐:象征着自然的变化和时光的流逝。
- 夜蛩:象征着孤独和哀怨。
- 苔痕:象征着隐居生活的孤寂和荒凉。
- 鼠迹:象征着隐居生活的荒凉和无人问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风槐”指的是什么? A. 风吹动的槐树 B. 风中的槐花 C. 风中的槐叶 D. 风中的槐树枝
-
诗中的“夜蛩”指的是什么? A. 夜晚的蝉 B. 夜晚的蟋蟀 C. 夜晚的蝈蝈 D. 夜晚的蚊子
-
诗中的“屐齿”指的是什么? A. 木屐的齿 B. 木屐的底 C. 木屐的帮 D. 木屐的带
-
诗中的“隐几”指的是什么? A. 隐居时用的书桌 B. 隐居时用的椅子 C. 隐居时用的床 D. 隐居时用的柜子
答案:
- A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无题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代表作品,对宋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评析。
- 《张耒诗集》:收录了张耒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张耒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