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

时间: 2024-09-19 21:25:08

休论今昨总皆非,世味诚甘与我违。

蜀道虽如履平地,杜鹃终劝不如归。

三冬自苦坐毛颖,一梦微官陪尉飞。

夜久南枝翻倦鹊,茫茫月白众星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用前韵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休论今昨总皆非,世味诚甘与我违。
蜀道虽如履平地,杜鹃终劝不如归。
三冬自苦坐毛颖,一梦微官陪尉飞。
夜久南枝翻倦鹊,茫茫月白众星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和现在人生的反思,以及对生活的感慨。诗人认为不必再谈论过去和现在的种种,世间的滋味与自己相违。他在蜀道上行走,尽管路途平坦,但杜鹃鸟也劝他还是回家为好。冬天他在寒冷中独自坐着,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小官的位置上与同僚一起飞翔。夜深了,南边的树上鸟儿疲倦地翻动,而皎洁的月光下星星显得稀少而渺茫。

注释:

  • 今昨:指现在与过去。
  • 世味:世间的滋味、经验。
  • 蜀道:指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艰难,但这里表达为如履平地。
  • 杜鹃:一种鸟,常以“杜鹃啼血”形容离别思乡。
  • 三冬:指三个寒冬季节。
  • 毛颖:古代指一种毛笔。
  • 陪尉:陪同小官员。
  • 倦鹊:疲倦的喜鹊。
  • 茫茫:形容广阔而空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璧,号石湖,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和个人情感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民族危机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归属感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再用前韵》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感慨。诗中开头就以“休论今昨总皆非”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对世事的淡泊态度,似乎对世间的纷纷扰扰不再关心。接着提到“蜀道虽如履平地”,这是对蜀道艰难的反转式描绘,说明即使路途再平坦,内心的归属感依然缺失。

“杜鹃终劝不如归”,这句诗意境悠远,杜鹃鸟的叫声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提醒人们在外漂泊久了,终究要回归故土。接下来的“冬自苦坐毛颖”,则将诗人置于一个寒冷孤寂的环境中,暗示着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夜久南枝翻倦鹊”,描绘了夜深时分南边树上喜鹊的倦态,这一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孤独,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迷茫。最后“茫茫月白众星稀”则用月光与星空的对比,增强了诗中孤寂的气氛,仿佛在说即使是万物皆在,自己却依然感到无比孤独。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相结合,构成了一幅孤独而深沉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心灵的归属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休论今昨总皆非:不必再谈论过去与现在的种种。
  2. 世味诚甘与我违:世间的滋味与我内心真实的感受相违。
  3. 蜀道虽如履平地:蜀地的道路虽然顺畅。
  4. 杜鹃终劝不如归:即使路途顺畅,杜鹃鸟还是劝我回家。
  5. 三冬自苦坐毛颖:冬天我独自坐在寒冷中。
  6. 一梦微官陪尉飞:在梦中,我做了一个小官,陪伴同僚飞翔。
  7. 夜久南枝翻倦鹊:夜深了,南边的树上喜鹊疲倦地翻动。
  8. 茫茫月白众星稀:月光皎洁,星星却显得稀少而遥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蜀道虽如履平地”,用比喻来反转意象,表达内心感受。
  • 拟人:如“杜鹃终劝”,将杜鹃鸟赋予了劝告的能力,增强情感表现。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形成了优美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归属感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思乡怀旧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蜀道:象征人生旅途的艰辛与希望。
  2. 杜鹃:代表思乡之情。
  3. 毛颖:象征孤独与苦闷。
  4. 喜鹊:象征对生活的无奈与疲惫。
  5. 月白星稀:象征孤独与思索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杜鹃”主要象征什么? A. 快乐
    B. 思乡
    C. 忍耐
    答案:B

  2. “蜀道虽如履平地”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旅途的轻松
    答案:B

  3.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A. 描绘自然景色
    B. 讲述个人经历
    C. 引用古典典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比较范成大的《再用前韵》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感受,但范成大更侧重于对生活的反思与归属感的渴望,而李白则更多体现了一种洒脱与洒脱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范成大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