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古今多少利名人
作者: 侯善渊 〔元代〕
古今多少利名人。弃命斗争功。
英豪尽归何处,都总落沉空。
争如我,洞庭中。遣家童。
金觥轻泛,醉卧当轩,一枕清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古今多少为名利而奋斗的人们,最终却都归于虚无。那些英豪们都去了哪里,最后也只是沉沦于空荡荡的寂寞之中。不如我,在洞庭湖畔,派遣家中的孩子。手捧金杯轻轻漂浮,醉卧在门前,享受一枕清风。
注释:
- 利名人:追逐名利的人。
- 弃命斗争功:舍弃生命去争取功名利禄。
- 沉空:最终归于虚无。
- 洞庭中:指的是洞庭湖,象征宁静的生活。
- 遣家童:派遣家中的小孩。
- 金觥:金色的酒杯,象征奢华。
- 醉卧当轩:在门前醉卧。
- 一枕清风:形容享受清新的环境。
典故解析:
- 洞庭湖:古代著名的湖泊,常用于诗词中象征心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金觥:象征财富与奢侈,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于表达饮酒作乐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侯善渊是元代的词人,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名利的反思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他的词风清丽而又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是在侯善渊经历了名利纷争的观察后,对人生的感悟与反思。时代背景下,名利竞争激烈,许多人为追求名利而耗尽生命,词人则选择了隐逸与享受自然的生活。
诗歌鉴赏:
《诉衷情·古今多少利名人》通过对古今名利追逐者的思考,表达了对虚无名利的深刻反思。开篇即提及“古今多少利名人”,引发读者思考那些为名利而奋斗的人生。接着,词人用“弃命斗争功”来说明这些人最终的归宿,暗示着无论他们多么拼搏,最终都逃不过“沉空”的命运。这种对名利的冷静观察,体现了词人的哲学思考。
与其沉迷于名利,词人选择了在洞庭湖上安逸的生活,这种选择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在这一过程中,词人通过遣家童、金觥轻泛等意象,展现了一种洒脱、随性的生活状态。在“醉卧当轩,一枕清风”的描写中,词人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恬静、悠闲的氛围。
整首词不仅是对名利的批判,更是对自我选择的肯定。词人通过自身的选择,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豁达和洒脱,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今多少利名人:引言,提问,反映对名利追求者的思考。
- 弃命斗争功:说明名利追求的代价。
- 英豪尽归何处:对名利者结局的疑问,体现对命运的思考。
- 都总落沉空:总结,指出最终的虚无。
- 争如我,洞庭中:与前文形成对比,表明自我的选择。
- 遣家童:展现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 金觥轻泛:象征奢华生活的享受。
- 醉卧当轩,一枕清风:追求自然和内心宁静的理想状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名利者的生死与自身的隐逸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用“沉空”比喻名利的虚无。
- 意象:金觥、清风等意象描绘了理想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词反映了作者对名利的反思,倡导一种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利名人:象征追求名利的人生。
- 洞庭中:象征宁静的生活环境。
- 金觥:象征奢华与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提到的“利名人”指的是: A. 追求名利的人
B. 隐士
C. 诗人
答案:A -
词人选择在“洞庭中”生活的原因是: A. 追求名利
B. 向往宁静
C. 热爱斗争
答案:B -
“金觥轻泛”中的“金觥”象征: A. 财富与奢侈
B. 贫穷
C. 自然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探讨人生哲理,反映对名利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豪放与洒脱的情怀。
- 李白《将进酒》:强调饮酒作乐,表现出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与侯善渊的隐逸选择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词的艺术:元代词人的风格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