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

时间: 2025-01-01 12:46:30

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

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

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

相思灞陵月,只有梦偏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
岑参 〔唐代〕

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
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
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
相思灞陵月,只有梦偏劳。

白话文翻译:

送别的客人在飞鸟的鸣叫声中离去,城头的楼阁是最高的地方。
酒樽前正遇到风雨,窗内波涛汹涌。
拜见皇帝时走向金色的殿堂,随身只带着一把宝刀。
思念的月光照耀着灞陵,只有在梦中才显得格外辛劳。

注释:

  • 陕州:古地名,今河南省的一个地区。
  • 月城楼:指的是月城的高楼,象征着送别的地点。
  • 樽前遇风雨:酒樽前遇到风雨,暗示送别时的情绪波动。
  • 谒帝:意为拜见皇帝。
  • 宝刀:象征着出征或使命的工具,表示诗人对辛判官的期望。
  • 相思灞陵月:灞陵是地名,月光下的思念显得更加沉重。

典故解析:

  • 灞陵月:灞河与陵水交汇的地方,古人常以月亮寄托相思之情,代表着离别时的孤独与愁苦。此地在唐代诗歌中多次提到,具有浓厚的文化象征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字与之,号白云,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边疆风光与士兵生活,风格豪放,情感真挚。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岑参送别辛判官入奏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所描绘的环境与情感交融,体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开篇以送客飞鸟的画面引入,营造出一种轻灵而又伤感的氛围,表现了离别的无奈与惆怅。城头楼阁的高耸,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高远的追求,而樽前的风雨则暗示着送别时的情绪波动与不安。接下来,诗人将目光转向拜见皇帝的场景,带上宝刀,象征着使命与责任,表现出对友人未来的期望与鼓励。最后“相思灞陵月,只有梦偏劳”一句,浓缩了诗人对友人家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惆怅与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岑参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深厚的文学功底。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送客飞鸟外:表明离别的场景,鸟儿鸣叫中,客人逐渐远去。
    • 城头楼最高:象征着离别时的孤独感,站在高楼之上,心情愈发沉重。
    • 樽前遇风雨:在酒樽前,外界的风雨与内心的波涛相呼应,暗示情感的起伏。
    • 谒帝向金殿:拜见皇帝,表明辛判官的使命感与责任。
    • 随身唯宝刀:象征出征的勇气与使命的重量。
    • 相思灞陵月:月光下的思念,暗示着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 只有梦偏劳:在梦中思念显得更加辛苦,反映出离别后的孤独感受。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宝刀象征着使命与责任,月亮象征着思念与孤独,丰富了诗的内涵。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在离别后的思念与孤独,体现了岑参对人生和责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飞鸟:象征着自由与离去。
  • 城头楼:象征着孤独与高远的期望。
  • 风雨:暗示情感的波动与不安。
  • 宝刀:象征着使命感与责任。
  • 灞陵月:象征着思念与离别的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城头楼”象征什么? A. 高耸的建筑
    B. 孤独与高远的期望
    C. 送别的场所
    D. 朋友的家

  2. “随身唯宝刀”中,宝刀象征什么? A. 财富
    B. 使命与责任
    C. 友情
    D. 离别

  3. 诗中“相思灞陵月”描绘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念与孤独
    C. 兴奋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送友人》
  • 崔颢的《黄鹤楼》

诗词对比:

  • 岑参《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与王之涣《登鹳雀楼》
    • 两首诗都描绘了高处的景象,展现了离别时的情感。岑参的诗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孤独,而王之涣则表现出一种豪迈与壮丽的景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