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
时间: 2025-01-01 11:39: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
岑参 〔唐代〕
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
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
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塠。
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
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
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
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
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
白话文翻译:
我曾阅读西域的传记,汉朝时获得了轮台。
古老的边塞空无一人,阴山依然巍峨耸立。
两个庭院靠近西海,六月的秋风已然吹来。
黄昏时分我登上北楼,杀气凝重得让人难以呼吸。
广袤的大荒无人飞翔,唯见白龙在天边游荡。
在这个遥远的旧国,归心似箭,日复一日悠然自得。
大将军刚刚打败了胡人,西郊的烟尘已经消散。
边城寂静无事,我独自抚剑徘徊。
幸好能够来到幕中,依靠在众多才俊的身旁。
早就知道安定边疆的良策,但未能实现平生的愿望。
注释:
- 轮台:古代边塞名,位于今新疆地区。
- 阴山:古代对阴山山脉的称呼,位于今内蒙古。
- 二庭:指两个庭院,象征着边疆的关口。
- 杀气:战争的气息或气氛。
- 白龙:可能指代边疆的雄壮形象,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 上将:指代汉朝的将领。
- 抚剑:指抚摸佩剑,常见于古人留下思考或怀念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大历年间,曾任多地的官职。他的诗歌多描绘边疆的壮丽风光和战争的壮烈场面,语言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盛唐时期,正值边疆战事频繁之际,诗人通过登北楼,俯瞰边疆的辽阔,抒发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安定边疆的渴望。
诗歌鉴赏:
《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是一首极具边塞特色的诗作,展现了岑参对战争与和平、边疆与故国的深切思考。诗的开头,诗人以“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引入,表明对历史的追溯与关注,暗含着对汉朝辉煌的追忆。接下来的描写通过“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展现出边疆的空旷与苍凉,充满了孤独感。
在“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中,诗人通过对黄昏景象的描绘,渲染出战场上的紧张气氛,令人联想到战事的无情与历史的沉重。尤其是“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思索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忧伤。
最后,两句“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则展现了诗人对文人的归属感与对未来的期盼。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既对历史的敬畏,也对安定边疆的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诗人回忆历史,说明汉朝与西域的关系。
- “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描绘边疆的荒凉与壮丽,阴山的巍峨。
-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暗示着季节的交替。
- “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黄昏时分,气氛紧张,战争的阴影笼罩。
-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塠”——大荒的寂静,象征着战争造成的荒凉。
- “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对故国的思念,情感深沉。
- “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战争的胜利,带来的暂时安宁。
- “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边境的平静,内心的孤独。
- “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对文人生活的依赖与归属。
- “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对安定国家的渴望与未能实现的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如“白龙塠”象征着遥远的故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 拟人:在描写“杀气凝不开”时,赋予无形的杀气以生命,使读者感受到情境的紧迫。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边疆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故国的思念,反映了盛唐时期士人们对安定与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塞: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荒凉。
- 阴山:代表边陲的雄伟与艰难。
- 白龙:象征着故国与希望。
- 抚剑:代表着士人的孤独与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岑参的诗歌风格主要是? A. 田园诗
B. 边塞诗
C. 宫廷诗 -
“日暮上北楼”中的“日暮”指的是? A. 清晨
B. 黄昏
C. 正午 -
诗中“白龙”象征什么? A. 战争
B. 故国与希望
C. 孤独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塞下曲》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边远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对壮丽山河的赞美,而岑参则注重于战争的沉重及对故国的思念。
- 《塞下曲》:表达了对边疆士兵的勇敢与悲壮,情感更加直接与激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岑参诗集》
- 《唐代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