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京杂记十三首次渊明读山海经韵 其三》

时间: 2025-01-02 03:29:44

湛湛太液池,气接昆崙丘。

雕葫紫箨辈,茂密谁能俦。

凫雏与雁子,溯波还复流。

偓佺倚黄鹄,往往乘风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湛湛太液池,气接昆崙丘。
雕葫紫箨辈,茂密谁能俦。
凫雏与雁子,溯波还复流。
偓佺倚黄鹄,往往乘风游。

白话文翻译:

碧蓝的太液池水波荡漾,气息与昆仑山相连。
雕葫和紫箨的植物繁茂生长,谁能与之匹敌?
小鸭和小雁在水中逆流而上,仿佛在自由流动。
偓佺(古代神话人物)倚靠在黄鹄(黄鹤)上,时常乘着风飞游。

注释:

  • 湛湛:形容水色深蓝。
  • 太液池:指的是一处水域,具有很大的面积。
  • 昆崙丘:昆仑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象征着高远和神秘。
  • 雕葫:一种植物,通常指的是藤本植物,形态优美。
  • 紫箨:紫色的植物,可能指某种特定的花草。
  • 凫雏:小鸭子,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雁子:小雁,象征着自由和迁徙。
  • 偓佺: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常与仙境相关。
  • 黄鹄:一种大雁,象征自由飞翔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彭,宋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较少为人知,主要以山水诗和咏物诗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彭对《山海经》的阅读和思考过程中,受到古代神话和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诗歌鉴赏:

李彭的《读西京杂记十三首次渊明读山海经韵 其三》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更是一种对自由与生命的深刻思考。开头的“湛湛太液池”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广阔的水面,仿佛让人置身于自然的怀抱中。接下来的“气接昆崙丘”则在强调自然画卷的同时,引入了神秘的昆仑山,暗示了人类与自然的深厚联系。

在这幅画面中,雕葫与紫箨的对比,象征着自然界的繁茂与多样,而“谁能俦”的反问则暗示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接着,诗人通过对凫雏与雁子的描写,传达了一种生命的活力与灵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流动感的深刻理解。

最后的“偓佺倚黄鹄,往往乘风游”则把诗的意境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偓佺作为神话中的人物,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由,黄鹄则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自由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湛湛太液池:描绘水面清澈、深邃的景象,给人以宁静感。
  2. 气接昆崙丘:表达自然与神秘的结合,暗示高远的理想。
  3. 雕葫紫箨辈:展示植物的繁茂,象征生命的多样性。
  4. 茂密谁能俦:反问中蕴含对自然生机的赞美与自身的渺小。
  5. 凫雏与雁子:描绘小鸟在水中自由流动,象征生命的活力。
  6. 溯波还复流:表现小鸟逆流而上的坚韧和不屈。
  7. 偓佺倚黄鹄:引入神话人物,增添了一种超现实的意境。
  8. 往往乘风游:表达一种追求自由和快乐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太液池比作宁静的水面,昆崙丘比作理想的高峰。
  • 拟人:小鸟像人类一样,有自由和梦想。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自由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液池: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深邃。
  • 昆崙丘:象征理想和高远的追求。
  • 雕葫、紫箨:象征自然的繁茂与生机。
  • 凫雏、雁子: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 偓佺、黄鹄:象征理想与自由的超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湛湛太液池”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宁静的水面
    • B. 喧闹的城市
    • C. 破碎的山崖
  2. 诗中提到的“昆崙丘”象征着什么?

    • A. 低矮的山丘
    • B. 理想与高远
    • C. 平凡的生活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生活的烦恼
    • B. 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的渴望
    • C. 人际关系的复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体现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二者在意境和情感上有相通之处,李彭的诗更注重生命的活力和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山海经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