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龙寿寺煮泉亭壁 其一》

时间: 2025-01-19 20:50:36

病马系乔木,携筇到上方。

江花迷枉渚,野竹乱鸣榔。

石灶怀桑苧,洼尊忆漫郎。

吾生真寄傲,佛地欲深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马系乔木,携筇到上方。
江花迷枉渚,野竹乱鸣榔。
石灶怀桑苧,洼尊忆漫郎。
吾生真寄傲,佛地欲深藏。

白话文翻译:

我骑着一匹病马,系在高大的树木上,
拄着竹杖走到山顶。
江边的花在迷人的沙洲上摇曳,
野外的竹子在风中发出乱响。
石灶上煮着桑叶和苧麻,
酒杯里的酒让我想起了昔日的朋友。
我的一生真正寄托于一种傲然的姿态,
而在佛教的圣地,我想要深藏自己的心灵。

注释:

  • 病马:生病的马,象征着身体的虚弱或困境。
  • :把马拴在树上,表示停留、休息的状态。
  • 携筇:拄着竹杖,表示行走的方式。
  • 江花:江边的花,描绘了自然的美景。
  • 迷枉渚:迷失在沙洲上的景象,体现了江边的风光。
  • 鸣榔:竹子在风中发出的声音,象征着自然的和谐。
  • 石灶:用于煮东西的石头灶,体现了生活的朴素。
  • 怀桑苧:怀念桑树和苧麻,可能与生活的艰辛有关。
  • 洼尊:低洼的酒杯,用来回忆过去的朋友。
  • 佛地:指佛教的圣地。
  • 深藏:想要隐居、隐藏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彭,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作通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富有哲学意味,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前往龙寿寺的旅途中,诗人以病马作引子,表达了自己在艰难旅程中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蕴含着对友人和过去的怀念,体现了对生命的独立和追求。

诗歌鉴赏:

《书龙寿寺煮泉亭壁 其一》是一首描绘旅行与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病马、江花、野竹等意象,构建出一幅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自然画面。开篇的“病马系乔木”,暗示了诗人所处的艰难境地,结合“携筇到上方”,展现了他不屈的意志。接着,诗人描绘了江边的花和竹,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但这种自然的美景却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在中间部分,诗人提及“石灶怀桑苧”,通过平凡的生活场景引发对过往的思考,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与对旧时光的怀念。最后两句,诗人表明了自己“吾生真寄傲”的态度,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整体上,诗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个人价值的坚持,体现了宋代诗人特有的洒脱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马系乔木:从一匹病马的状态切入,暗示了艰难的旅途。
  2. 携筇到上方:拄着竹杖走向高处,表现出坚定的决心。
  3. 江花迷枉渚:描绘江边的美丽景色,但也有迷茫之感。
  4. 野竹乱鸣榔:自然之声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5. 石灶怀桑苧:生活的平淡与对过往的怀念。
  6. 洼尊忆漫郎:酒杯中的回忆,体现对友人的思念。
  7. 吾生真寄傲:自我价值与内心的坚持。
  8. 佛地欲深藏:渴望隐居与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病马、江花等意象,传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 拟人:竹子的“鸣榔”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平静的心路历程,同时也反映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独立思考。诗人希望在复杂的世俗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病马:象征困境与无奈。
  • 江花:自然美景的象征,代表生命的美好。
  • 野竹: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象征自由。
  • 石灶:生活的朴素与真实。
  • 洼尊:回忆与怀念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病马”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困境
    C. 美好
    D. 旅行

  2. “携筇到上方”中的“筇”指的是什么? A. 马
    B. 竹杖
    C. 酒杯
    D. 诗书

  3. 全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友人的怀念
    C. 对人生的思考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豪情与对友人的思念,但更为奔放;而李彭的诗则更注重内心的独立与安宁。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书龙寿寺煮泉亭壁》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个人的孤独,但王维的诗更强调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