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姝吟》
时间: 2025-01-06 13:09: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名姝吟
——文天祥
丈夫至白首,钟鼎重功名。
未有朱门中,而无丝竹声。
与主共富贵,不见主苦辛。
名姝从何来,婉娈出神京。
京人薄生男,生女即不贫。
东家从王侯,西家事公卿。
吾行天下多,朱紫稀晨星。
大都不一一,甚者旷数城。
如何世上福,冉冉归娉婷。
乃知长安市,家家生贵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与社会地位的思考。诗中提到,当男人到了白发苍苍的年龄,依然追求功名利禄;而在富贵的朱门大户中,却听不到丝竹的音乐。与君主共享荣华富贵,却不见君主的辛苦和艰辛。名妓的美丽从何而来,宛若神京之中走出的女子。京城的人对男孩的出生不太重视,女孩的出生却不会导致贫困。东边的家庭与王侯有联系,西边的家庭则与公卿相连。作者行走于天下,名门望族如晨星般稀少,许多地方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世上的幸福到底在哪里呢,随着时间的流逝,似乎都归于美丽的女子。最终,作者意识到长安城中,家家户户都能生出贵人。
注释:
- 朱门:指的是富贵人家的大门,象征着豪门富贾。
- 丝竹声:指的是音乐声,象征着生活的富裕和享乐。
- 名姝:指的是名媛或美丽的女子。
- 婉娈:形容女子的美丽和温柔。
- 京人:指的是京城中的人。
- 朱紫:指的是高贵的地位或声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民族英雄。他在抵抗元朝入侵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智慧,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逢国家危难之际,文天祥在经历了战乱和沦陷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名姝吟》是一首深具社会洞察力的诗,文天祥通过对名利与社会地位的反思,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许多不平等现象。诗的开头以“丈夫至白首”引入,强调了人到老年仍在追求功名的无奈和执着。接着提到“朱门中,而无丝竹声”,则暗示了即使身处富贵之家,却未必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诗中提到“与主共富贵,不见主苦辛”,揭示了富贵背后隐藏的辛酸与艰辛,显示出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京城对男女出生的态度,进一步探讨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与不公。
整首诗以“长安市,家家生贵人”作为结尾,带有一种对未来的无奈与沉重的思考,仿佛在问:在这个充满名利和欲望的世界中,真正的幸福究竟何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丈夫至白首,钟鼎重功名:男人到了老年,仍然重视社会地位和功名。
- 未有朱门中,而无丝竹声:在富贵人家中,却听不见音乐,暗示生活的空虚。
- 与主共富贵,不见主苦辛:与君主共享荣华,但却看不到君主背后的辛苦。
- 名姝从何来,婉娈出神京:名妓的美丽从何而来,宛如从京城走出的女子。
- 京人薄生男,生女即不贫:京城的人对男孩的出生不太重视,女孩出生反而不会贫困。
- 东家从王侯,西家事公卿:东边的家庭与王侯有联系,西边的家庭与公卿相连。
- 吾行天下多,朱紫稀晨星:作者行走于天下,名门望族如晨星般稀少。
- 大都不一一,甚者旷数城:许多地方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 如何世上福,冉冉归娉婷:世上的幸福到底在哪里,似乎都归于美丽的女子。
- 乃知长安市,家家生贵人:最终意识到长安城中,家家户户都能生出贵人。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富贵与贫苦、名利与幸福,展示了社会的复杂性。
- 象征:朱门、丝竹声等意象象征着名利与社会地位。
- 反问:通过“如何世上福”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名利与社会地位的深刻反思,揭示了表面繁华背后的空虚与无奈,并对女性的地位表达了同情与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门:象征富贵与权势。
- 丝竹声:象征生活的愉悦与享乐。
- 名姝:象征美丽与社会地位。
- 京人:象征特定的社会阶层与文化背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丈夫至白首”指的是哪个年龄段的男性? a) 青年
b) 中年
c) 老年 -
“朱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富贵
c) 平民 -
诗中提到“名姝”主要是指什么? a) 男性
b) 美丽的女子
c) 王侯
答案:
- c) 老年
- b) 富贵
- b) 美丽的女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探讨名利与女性命运。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对女性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者都在反思社会现象,但文天祥更侧重于对名利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民生疾苦。两者的风格和情感基调虽有不同,但都表现了对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