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舆曳入崔嵬,连天雾不开。惊波掀过雨,细路滑苍苔。瞰下忧鱼葬,凌高被岛猜。垂堂千古戒,底急为名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车辆艰难地驶入险峻的山路,连绵的雾气使得天空无法清晰。波涛汹涌如同暴雨,狭窄的小路因苍苔而滑。俯视下方担心鱼儿葬身,登高时被岛屿所疑。千古以来垂堂的警示,为何急于追求名声而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舆曳:车辆艰难行进。
- 崔嵬:险峻的山路。
- 瞰下:俯视下方。
- 凌高:登高。
- 垂堂:古代宫殿中的高堂,此处指千古流传的警示。
典故解析:
- 垂堂千古戒:指古代宫殿中的高堂,常用来比喻千古流传的警示或教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以山水自然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景物的细腻情感。此诗可能是在旅途中经过桐庐牛岭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险峻景色的感慨和对人生追求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旅行途中,经过桐庐牛岭时,面对险峻的自然景色和复杂的人生追求,产生了深刻的感慨和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险峻的山路和连绵的雾气,营造出一种压抑和不安的氛围。诗中的“惊波掀过雨”和“细路滑苍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挑战和危险的环境中。后两句“瞰下忧鱼葬,凌高被岛猜”则通过俯视和登高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性的担忧和对未知世界的疑虑。最后,“垂堂千古戒,底急为名来”则是对人生追求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急功近利,而应更加注重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舆曳入崔嵬:车辆艰难地驶入险峻的山路,描绘了旅途的艰辛。
- 连天雾不开:连绵的雾气使得天空无法清晰,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
- 惊波掀过雨:波涛汹涌如同暴雨,形容自然力量的强大。
- 细路滑苍苔:狭窄的小路因苍苔而滑,增加了旅途的危险性。
- 瞰下忧鱼葬:俯视下方担心鱼儿葬身,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性的担忧。
- 凌高被岛猜:登高时被岛屿所疑,形容对未知世界的疑虑。
- 垂堂千古戒:千古以来垂堂的警示,比喻千古流传的教诲。
- 底急为名来:为何急于追求名声而来,是对人生追求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惊波掀过雨”将波涛比喻为暴雨,形象生动。
- 拟人:如“凌高被岛猜”将岛屿拟人化,增加了诗的趣味性。
- 对仗:如“瞰下忧鱼葬,凌高被岛猜”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险峻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性的担忧和对人生追求的深刻反思。诗中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急功近利,而应更加注重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崔嵬:险峻的山路,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挑战。
- 雾:连绵的雾气,营造出一种压抑和不安的氛围。
- 惊波:波涛汹涌,形容自然力量的强大。
- 苍苔:狭窄的小路因苍苔而滑,增加了旅途的危险性。
- 鱼葬:俯视下方担心鱼儿葬身,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性的担忧。
- 岛猜:登高时被岛屿所疑,形容对未知世界的疑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垂堂千古戒”指的是什么? A. 古代宫殿中的高堂 B. 千古流传的警示 C. 诗人自己的警示 D. 历史的教训
-
诗中的“惊波掀过雨”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夸张
-
诗中的“瞰下忧鱼葬”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B. 对生命脆弱性的担忧 C. 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D. 对未知世界的疑虑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风格更为豪放。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苏轼《题西林壁》与葛立方《桐庐牛岭》: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风格和情感表达有所不同。苏轼的诗更为豪放,而葛立方的诗则更为细腻和内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葛立方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