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寺送阎判官还江州》

时间: 2025-01-08 21:35:09

离别那逢秋气悲,东林更作上方期。

共知客路浮云外,

暂爱僧房坠叶时。

长江九派人归少,寒岭千重雁度迟。

借问浔阳在何处,每看潮落一相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招隐寺送阎判官还江州
——作者:皇甫冉〔唐代〕

离别那逢秋气悲,
东林更作上方期。
共知客路浮云外,
暂爱僧房坠叶时。
长江九派人归少,
寒岭千重雁度迟。
借问浔阳在何处,
每看潮落一相思。

白话文翻译:

在离别时正值秋天,气氛悲伤,
东林更像是期待再次相聚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旅途如浮云般遥远,
我暂时喜爱这僧人的房舍,正值落叶时节。
长江九个支流上,归来的人已经少了,
寒冷的山岭上,成群的大雁飞过,速度却很慢。
请问浔阳在什么地方呢?
每当看到潮水落下,我总是对你思念不已。

注释:

  • 离别:离开,分别。
  • 秋气:秋天的气息,指气候转凉。
  • 东林:一般指东边的树林,这里隐喻相聚的地方。
  • 客路:旅途,外出行走的路。
  • 浮云:比喻无定的生活或行踪。
  • 僧房:僧人的房舍。
  • 长江九派:长江的九个支流,指江河的宽广与人来人往的景象。
  • 浔阳:指现在的浔阳江,历史上是个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皇甫冉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阎判官回江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愁绪与对友人深切的思念。诗的开头以“离别那逢秋气悲”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秋天的气息象征着离别的时节,令人心生伤感。接着“东林更作上方期”传达出对再相聚的期待,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共知客路浮云外,暂爱僧房坠叶时”句中,浮云象征着不定的旅程,而僧房则是诗人思绪的寄托,落叶的场景恰好映衬了离别的伤感。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的空虚感。

在描绘长江与寒岭的景象时,“长江九派人归少,寒岭千重雁度迟”,不仅描绘了壮阔的自然,也隐喻了人间的离散与无常。而最后“借问浔阳在何处,每看潮落一相思”则以潮落的意象,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潮水的起伏象征着内心情感的波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离别那逢秋气悲:离别的时刻正值秋天,气氛显得特别悲伤。
    • 东林更作上方期:东林似乎成为了期待再次相聚的地方,既有乡思也有期盼。
    • 共知客路浮云外:大家都知道,客途如浮云般,不稳定而遥远。
    • 暂爱僧房坠叶时:我暂时爱上了这间僧人的房舍,正值落叶时节,带来一丝孤寂。
    • 长江九派人归少:长江的支流上,归来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 寒岭千重雁度迟:在寒冷的山岭上,成群的大雁飞过,速度显得很慢。
    • 借问浔阳在何处:问一下浔阳在何处,显示出对友人去向的关注。
    • 每看潮落一相思:每当看到潮水落下,我对友人的思念更加加深。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旅途比作浮云,强调其不定和遥远。
    • 拟人:将自然现象(潮落)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如“长江九派人归少,寒岭千重雁度迟”,形成整齐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离别的伤感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展现了唐代士人的情怀与哲思。

意象分析:

  • 秋气:象征离别、悲伤。
  • 浮云:比喻旅途的无常与漂泊。
  • 僧房: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寄托。
  • 长江:自然的壮丽与人情冷暖的对比。
  • 潮落: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林”指代什么?

    • A. 东边的树林
    • B. 朋友的家
    • C. 一种植物
      答案:A
  2. “浮云”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旅途的孤独
    • B. 自然的美
    • C. 朋友的离去
      答案:A
  3. 诗人的思念情感主要通过哪种意象表达?

    • A. 潮水
    • B. 雁群
    • C. 叶子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皇甫冉的《招隐寺送阎判官还江州》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皇甫冉更强调自然的意象和内心的思念,而王勃则更突出交友的情谊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