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室尽西峰,鸣皋隐南面。柴门纵复关,终日窗中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远山的景象:少室山的西边尽头,隐约可见鸣皋的南面。即便是柴门紧紧关闭,我仍然能在窗前整天看到远处的景色。
注释
- 少室:少室山,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是著名的道教圣地。
- 鸣皋:鸣皋山,意指山谷中的鸣声,可能指特定的山或地方。
- 柴门:用柴木做成的门,象征乡村的简朴和宁静。
- 终日:整天。
- 窗中见:从窗户中看到景物,表达了一种悠闲的观赏状态。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著名的典故,但提到的山名和自然景观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赋予了宁静、高远的象征意义,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皇甫冉,唐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景物,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时期,表达了他对远山风光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歌鉴赏
《山中五咏·远山》以简练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远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少室尽西峰”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一个高远的境界,少室山的雄伟与壮丽在此展现无遗。接着“鸣皋隐南面”,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仿佛远山的景色在晨曦和暮霭中交替显现。
“柴门纵复关”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柴门虽关,却依旧能在窗中看到外面的风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以一种淡雅而清新的笔调展现了远山的宁静之美,突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超然态度,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室尽西峰:描绘少室山的西端,展现了山的高峻。
- 鸣皋隐南面:隐约可见南面的鸣皋,暗示了深邃的山谷与幽静的环境。
- 柴门纵复关:柴门紧闭,象征着隐居的生活。
- 终日窗中见:从窗中可以看到远方的风景,表达了一种悠闲的心态。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运用对仗的手法,如“西峰”和“南面”,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通过“山”、“门”、“窗”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然和宁静的心态。
意象分析
- 少室山:象征高远与雄伟,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 鸣皋:象征宁静与隐逸,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 柴门:象征隐居生活的简朴与清净,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山中五咏·远山》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皇甫冉
- C. 王维
-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少室”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山
- B. 河
- C. 城市
- D. 村庄
-
“柴门纵复关”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门常开
- B. 隐居生活
- C. 旅行
- D. 繁忙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更加注重秋天的氛围和色彩,与皇甫冉的简练风格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