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质苦留过重阳且约泛舟观泉二首》

时间: 2025-01-01 18:32:37

舟行十里远,山出一泉清。

为景寻几遍,将诗赌欲赢。

江清浑玩著,酒好易支撑。

半世无功业,狂歌任性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行十里远,山出一泉清。
为景寻几遍,将诗赌欲赢。
江清浑玩著,酒好易支撑。
半世无功业,狂歌任性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时,乘船游览时的感受与思考。舟行十里,远远看见山中流出清澈的泉水。为了欣赏这美丽的风景,我在这里徘徊几次,试图以诗歌来赢得这份美好。江水清澈,我在这里悠闲地玩耍,酒也很美味,正好可以支撑我的情绪。人生半生,我没有什么成就,唯有在这里狂歌任意表达我的性情。

注释

  • 舟行:乘船行驶。
  • 十里远:指距离大约十里。
  • 泉清:泉水清澈。
  • 为景寻几遍:为了这美景多次寻访。
  • 将诗赌欲赢:用诗歌来表达对美景的赞美,似乎是在进行一种“赌博”。
  • 浑玩著:悠闲地玩耍。
  • 酒好易支撑:酒味美好,容易让人陶醉。
  • 无功业:没有成就或事业。
  • 狂歌任性情:放纵自己,随心所欲地歌唱。

典故解析

  • 重阳:指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庆祝。
  • 江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江河常被视为生命之源,代表着流动和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记载。其诗风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反映出个人情感与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诗人在游玩时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奈,表达了他对美景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元质苦留过重阳且约泛舟观泉二首》是一首浓厚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流露出的情感与思考。诗的开篇,通过“舟行十里远,山出一泉清”简洁明了地描绘了舟行的场景,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仿佛能看到山间泉水的流淌,耳边似乎能听到水声潺潺。

接着,诗人以“为景寻几遍”的心态,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寻。这里的“赌欲赢”则隐喻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似乎是想通过诗歌来捕捉那一瞬间的美好,赢得内心的满足。

而后两句“江清浑玩著,酒好易支撑”,则展示了诗人悠闲的生活态度。酒与自然的结合,显现出一种恣意而放纵的生活方式,仿佛在告诫人们应当享受当下的生活,而不是过多地追求功名利禄。

结尾的“半世无功业,狂歌任性情”则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尽管“无功业”,但他选择以歌唱来宣泄内心的情感,体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在自然与人生的交织中,展现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舟行十里远:描绘出诗人乘船行驶的情景,展现出距离的遥远。
  2. 山出一泉清:山中流出清澈的泉水,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3. 为景寻几遍:为了欣赏这美景,诗人多次寻找。
  4. 将诗赌欲赢:以诗歌来表达对美景的渴望,似乎在进行一种冒险。
  5. 江清浑玩著:在清澈的江水中悠闲游玩,体现出诗人轻松自在的心境。
  6. 酒好易支撑:美酒荡漾,容易让人陶醉,暗示诗人享受生活的态度。
  7. 半世无功业:人生半生却未成就什么,带有自嘲的意味。
  8. 狂歌任性情:放任自己的情感,随心所欲地歌唱,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歌比作一种“赌博”,表现出追求美好生活的冒险精神。
  • 对仗:如“酒好易支撑”与“江清浑玩著”,展现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反思。生活虽然没有成就,但诗人选择在自然中放纵自我,享受当下,体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由与流动。
  • :代表着纯净与生命的源泉。
  • :象征着放纵与享乐。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所传达的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表达出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重阳”指的是哪一天?

    • A. 农历八月十五
    • B. 农历九月初九
    • C. 农历七月初七
  2. 诗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无功业”?

    • A. 感到沮丧
    • B. 选择放纵自我
    • C. 追求更高的目标
  3. 诗中“酒好易支撑”是什么意思?

    • A. 酒可以让人醉倒
    • B. 酒能提升人的情绪
    • C. 酒是诗人的最爱

答案

  1. B. 农历九月初九
  2. B. 选择放纵自我
  3. B. 酒能提升人的情绪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登高》和《元质苦留过重阳且约泛舟观泉二首》都蕴含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显悲壮,后者则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诗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