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连日食鸡夜梦有截一支者颇怜之有谓予言鸡》
时间: 2024-12-29 22:44: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连日食鸡夜梦有截一支者颇怜之有谓予言鸡
——李流谦 〔宋代〕
白话文翻译
我平生不喜欢杀生,因此对杀生的戒律格外尊敬。由于多次受到病痛的困扰,我觉得自己无法仅靠蔬菜斋食来回报这些戒律。连日以来在厨房为他人准备饭菜,只是难以呈上美味佳肴。异乡的农田里,鸡被杀的景象让我不禁惊恐。旁边有人叹息或传来安慰的声音。见到牛却未见到羊,何不推己及人呢?万物生灵皆有一份爱心,怎会去比较人与禽类的不同?你看看那只鸡被烹煮,楚楚可怜,痛苦至极。抚枕而坐,我恍然大悟,这难道不是上天所告诫的吗?惊魂未定,冷汗频频流下。内心的恐惧却又让我感到欣慰,小小的过失总能自我警惕。白璧虽有微瑕,难道不是忧虑深重的表现吗?长平之战四十万将士,轻易地被视作蚊蝇。暴虐的行为无人问津,天理难道真是聋哑吗?积累的恶行和奢侈,终会受到惩罚,幽暗的报应如毒火燃烧。冥冥之中我思索昔日的过错,心中惧怕,内心清白如素衣。赎罪的鱼已有前章,都是为了警戒奢侈与淫荡。
注释
- 杀戒:杀生的禁忌。
- 蔬食:指素食。
- 荐肴蒸:指准备美味的菜肴。
- 异林:意为异乡的田林。
- 楚痛:形容鸡被杀时的痛苦。
典故解析
- 长平四十万:提及长平之战,指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的战争,最终赵国四十万士兵被屠杀,反映了人命如草芥的悲惨现实。
- 白璧护微疵:比喻即使是完美的事物也会有瑕疵,表达了对人性弱点的深刻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关注社会人情及动物的命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对鸡被杀的描写,反映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反思,以及对人性冷漠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鸡为切入点,通过描写杀鸡的场景,深刻探讨了生命的价值与人性之美。诗人以自身的感受为基础,表达了对杀生的反感与对生命的怜惜。开篇即点明自己不喜杀生,继而通过鸡的遭遇,进一步引发对人类道德的反思。诗中的“万生均一爱”表明了诗人对所有生灵的同情,强调了生命的平等性,反对任意杀戮。
在形式上,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及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内心的挣扎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中“惊魂欲违干,骇汗屡洒膺”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面对杀生时的恐惧与无奈,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
整首诗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剖析,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体现了李流谦作为诗人的人文关怀与道德良知。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平生不喜杀,杀戒宿所钦。”:我一生不喜欢杀生,因此对杀生的禁忌十分敬重。
- “累此多病身,蔬食惭未能。”:因多病,我感到只能靠素食来回报,但又觉得无能为力。
- “连日管庖供,只难荐肴蒸。”:连续几天为他人准备饭菜,却难以做出美味的佳肴。
- “异林发农惊,截支血霪霪。”:在异乡的农田里,看到鸡被杀的场景让我感到惊恐。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鸡的遭遇比喻生命的脆弱。
- 拟人:将鸡的痛苦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见牛未见羊,盍不推此心”,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杀生的反感,倡导人们对所有生灵的同情与尊重。
意象分析
- 鸡:象征无辜与被杀的生命,代表着人性冷漠的牺牲品。
- 血:象征暴力与死亡,强化生命的脆弱。
- 梦:象征内心的反思与对过往行为的自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流谦对杀生的态度是?
- A. 喜欢
- B. 不喜欢
- C. 无所谓
- D. 强烈支持
-
诗中提到的“万生均一爱”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生命的平等性
- B. 对人类的偏爱
- C. 对动物的无视
- D. 只关心自己
-
诗中“长平四十万”指的是?
- A. 一场战役
- B. 一个故事
- C. 一段历史
- D. 一首诗
参考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生命与社会的关怀,但其更侧重于国破家亡的悲痛,与李流谦的个体关怀形成对比。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反映了对生命轮回的思考,与李流谦的对生命的敬畏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