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韩庶子》

时间: 2025-01-01 13:30:48

西街幽僻处,正与懒相宜。

寻寺独行远,借书常送迟。

家贫无易事,身病足闲时。

寂寞谁相问,只应君自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韩庶子
张籍〔唐代〕

西街幽僻处,正与懒相宜。
寻寺独行远,借书常送迟。
家贫无易事,身病足闲时。
寂寞谁相问,只应君自知。

白话文翻译:

在西街的幽静处,正好适合懒散的生活。
我独自远行寻寺,借书常常送得很迟。
家境贫寒,做事不易,身体有病,闲暇时光多。
寂寞的人,谁来关心?只应该是你自己知道。

注释:

  • 幽僻:幽静偏僻,形容环境安静而少人。
  • 懒相宜:懒散的生活状态与此环境相适合。
  • 寻寺:寻找寺庙,表示一种修行或寻求内心宁静的状态。
  • 借书:向他人借书,常常指文化人之间的交往。
  • 家贫无易事:家境贫困,生活中没有容易的事情。
  • 身病足闲时:身体有病,闲暇时间多,反映出生活的无奈。
  • 寂寞谁相问:寂寞的境地,没人来关心。
  • 君自知:你自己应该知道,暗示一种孤独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表达的孤独和贫困的情感,反映了唐代士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自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籍,字子容,唐代诗人,因贫穷而不得志,作品多反映生活艰辛和内心孤独。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张籍生活比较艰难的时期,反映了他在贫困与病痛中坚持追求学问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和寂寞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酬韩庶子》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无奈。首联以“西街幽僻处”开篇,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这种幽静正契合诗人内心的懒散与无所事事的状态。接下来的“寻寺独行远”,不仅表现了他在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中经历的孤独,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渴求和对更高理想的追求。

中间两句“家贫无易事,身病足闲时”,则直接表明了诗人生存的艰辛。他的家境贫困,生活中事事艰难,加之身体的病痛,使得他倍感无奈。最后的“寂寞谁相问,只应君自知”,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和感慨,表明在这样孤独的生活中,外人无法理解他的苦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心情。

整首诗在意象上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展现了唐代士人特有的情感特征。张籍通过这首诗,传达出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孤独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街幽僻处,正与懒相宜。

    • 描绘环境,表现诗人心境的懒散与安逸。
  • 寻寺独行远,借书常送迟。

    • 反映诗人对精神追求的渴望与现实的隔阂。
  • 家贫无易事,身病足闲时。

    • 强调生活的困苦,展现诗人的无奈与病痛。
  • 寂寞谁相问,只应君自知。

    • 反映内心的孤独和自我意识,表达一种无人与共的凄凉感。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与颈联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隐喻:通过环境描绘内心状态,以“西街幽僻”比喻诗人的孤独生活。

主题思想: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展示了他在孤独与贫困中追求理想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思与自省。

意象分析:

  • 西街幽僻:象征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寺庙:代表精神寄托和追求的理想。
  • 书籍:象征知识与文化的渴求。
  • 寂寞:直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家贫无易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生活的艰辛
    B. 家庭的富裕
    C. 朋友的关心

  2. “寂寞谁相问”中的“寂寞”指的是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热闹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慨? A. 夸张
    B. 描绘环境
    C. 叙述故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张籍的《酬韩庶子》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孤独的情感,但张籍更强调生活的艰辛,而王维则更加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安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张籍的生平及其作品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