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中作
陆游
不迁比景戍交河,
三径归来得已多。
应俗愈疏身老大,
读书渐废意蹉跎。
闲从孙叟苏门啸,
醉和荆卿易水歌。
歌罢却挥孤棹去,
石阑干下买渔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舟中作诗时的感受。诗的开篇,作者提到因为身处风景如画的地方而心情愉悦,尽管生活忙碌,归来的路途却让他获得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随着年岁渐长,社会的繁杂生活使他愈发疏远了理想的追求,读书的时间也逐渐减少,心中感到颓废与无奈。接着,作者提到在轻松的环境中,与友人吟唱古人的诗歌,陶醉于其中。最后,他在歌罢之后,划着小船离去,准备在岸边购买渔夫的蓑衣,象征着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注释:
- 不迁:指不迁移,意指心境稳定。
- 比景戍交河:比景指美丽的景色,戍交河是指风景如画的地方。
- 三径:指归来的路途,三条小路。
- 应俗愈疏:随着时代的变迁,自己愈发与世俗疏远。
- 孙叟:指孙子孙氏,可能是指古代名士。
- 荆卿:指荆轲,古代刺客,易水则为其著名的歌曲。
- 孤棹:独自划桨,象征孤独。
- 渔蓑:指渔夫的蓑衣,象征着隐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其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及南宋建立的历史变迁,作品以爱国情怀和对家国的关切为主要题材,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舟中作》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人生的沉浮与思考,反映了他在自然中对人生的沉思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舟中作》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诗,表达了陆游在自然环境中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诗的开头描绘了诗人对周围景色的欣赏,展现了他在诗意生活中得到的精神愉悦。紧接着,诗人通过自省反映出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尤其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愈加感受到社会的压力与责任,使得他不得不疏远自己追求的理想生活。这种情感在诗中表现得细腻而又真实,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而后,诗人提到与友人吟唱古诗,体现出他对古人情怀的向往,以及对友谊的珍视。最后一句则通过购买渔蓑的细节,象征着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这种情感的交融,使得整首诗既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又有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展示了陆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迁比景戍交河:身处美景,心境不变。
- 三径归来得已多:归来的路上,感悟颇多。
- 应俗愈疏身老大:随着社会的变迁,自己愈发与世俗疏远。
- 读书渐废意蹉跎:读书的时间和意愿逐渐减少,感到时光流逝。
- 闲从孙叟苏门啸:在闲暇中与友人吟唱。
- 醉和荆卿易水歌:陶醉于古人的歌声中。
- 歌罢却挥孤棹去:唱完歌后独自划船离去。
- 石阑干下买渔蓑:准备在岸边购买渔夫的蓑衣。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孤棹”隐喻孤独的生活状态。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结构上对称,音律和谐。
- 意象:通过“渔蓑”象征隐逸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展现了陆游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着自由与流动的生活。
- 渔蓑:代表隐逸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 歌:象征着文化与情感的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孙叟”是指:
- A. 一位古代名士
- B. 诗人的朋友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植物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 A. 对战乱的恐惧
-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家国的忧虑
-
“渔蓑”在诗中象征:
- A. 财富
- B. 隐逸生活
- C. 忍耐
- D. 朋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沉思,情感更显沉重,反映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无奈。
- 《终南山》(王维)则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意境更为清幽,诗人通过山水表达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参考资料:
- 《陆游文集》
- 《宋诗三百首》
- 各类关于宋代诗词的研究文章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