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再和前韵药名)》

时间: 2025-01-04 11:14:08

仄月高寒水石乡。

倚空青碧对禅床。

白发自怜心似铁。

风月。

使君子细与平章。

已判生涯筇竹杖。

来往。

却惭沙鸟笑人忙。

便好剩留黄绢句。

谁赋。

银钩小草晚天凉。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定风波(再和前韵药名)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仄月高寒水石乡。倚空青碧对禅床。白发自怜心似铁。风月。使君子细与平章。已判生涯筇竹杖。来往。却惭沙鸟笑人忙。便好剩留黄绢句。谁赋。银钩小草晚天凉。


白话文翻译:

在那清冷的月光下,水边石乡显得更加幽静。我倚靠在空旷的禅床上,青翠的山色与我相映。白发令我自怜,心却如铁坚硬。风与月的交织,君子们细心地与我商量着人生的道理。我的人生已如同那竹杖一般,来来往往。却让我感到羞愧,那沙鸟在一旁嘲笑我忙碌的身影。不如留住那几句黄绢上的诗句,谁又能赋予它们生命呢?银钩般的小草在晚秋的凉风中摇曳。


注释:

  • 仄月: 指细月或弯月。
  • 倚空: 倚靠在空旷的地方。
  • 禅床: 禅修用的床。
  • 白发自怜: 自己对白发的怜惜。
  • 心似铁: 比喻心志坚定。
  • 使君子: 指有德之人,君子。
  • 筇竹杖: 指用竹子做的拐杖,象征生活的艰辛。
  • 沙鸟: 指在沙地上栖息的小鸟。
  • 黄绢句: 指写在黄绢上的诗句,象征优美的诗歌。
  • 银钩小草: 比喻细小而清新的草。

典故解析:

  • 月亮: 古代文人常以月亮寓意孤独与思乡之情。
  • 竹杖: 象征老年人在生活中的艰辛和坚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军事家。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战斗,心怀报国之志,作品多表达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定风波》是辛弃疾在晚年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思考。诗中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惋惜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诗歌鉴赏:

辛弃疾在《定风波》中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诗的开头“仄月高寒水石乡”以清冷的月光和水石的乡村景象引入,设定了一个萧瑟的氛围,渗透着孤独与思索。接着“倚空青碧对禅床”,展示出一种宁静的禅意,仿佛在对话与自省。

“白发自怜心似铁”,诗人以白发象征自己的老去,心中的坚定却如铁般不屈,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反思与坚定不移的信念。后半部分“便好剩留黄绢句”,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诗句如同黄绢上的文字,承载着情感与智慧。

整首诗在优雅的意象中流露出辛弃疾对人生的深思,既有对过往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盼,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仄月高寒水石乡: 细月映照着冷清的水乡,营造出孤寂的环境。
  2. 倚空青碧对禅床: 诗人静坐于禅床,感受青翠的山水。
  3. 白发自怜心似铁: 对于白发的自怜,内心却坚强如铁。
  4. 风月使君子细与平章: 风月之间,君子们与我讨论人生的道理。
  5. 已判生涯筇竹杖: 人生如同竹杖,来去匆匆。
  6. 来往却惭沙鸟笑人忙: 忙碌的身影让人羞愧,被沙鸟嘲笑。
  7. 便好剩留黄绢句: 不如留住那些优美的诗句。
  8. 谁赋银钩小草晚天凉: 谁能赋予这些小草生命,在晚秋的凉风中摇曳。

修辞手法:

  • 比喻: “心似铁”比喻心志坚定。
  • 拟人: “沙鸟笑人忙”,赋予鸟类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 如“风月”与“君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探索了人生的意义与时间的流逝。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对生活的反思,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文学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仄月: 代表孤独与清冷。
  • 水石乡: 象征宁静的生活环境。
  • 白发: 代表岁月与人生的经历。
  • 筇竹杖: 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坚持。
  • 黄绢句: 代表诗歌的优美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仄月高寒水石乡,倚空青碧对禅床。 中的“水石乡”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 A. 热闹的城市
    • B. 清冷的乡村
    • C. 繁花似锦的花园
  2. 白发自怜心似铁。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 A. 对年轻的怀念
    • B. 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 C. 对未来的期待
  3. 便好剩留黄绢句。 中的“黄绢句”指的是什么?

    • A. 诗词的创作
    • B. 生活的琐事
    • C. 友人的诗句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辛弃疾 vs. 李清照: 辛弃疾的《定风波》更多体现了豪放、坚定的民族情怀,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显得细腻、柔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的细腻之处。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