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今梦也无由作,辜负秋寒。小立风前。淡淡斜阳重叠山。春花还逐春风落,绿暗红残。莫想清欢。那见人间比梦间。
白话文翻译:
如今已经无法再做梦,辜负了这秋日的寒冷。我独自站在风中,淡淡的斜阳照在重叠的山上。春花依旧随春风飘落,绿叶暗淡,红花凋残。不要再想那清欢的日子,哪里能见到人间的真实比梦中的更美好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无由作:没有理由或机会去做。
- 辜负:辜负、失去机会。
- 小立:轻轻站立。
- 淡淡:轻微、隐约。
- 逐:追随、随之而落。
- 莫想:不要去想。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梦”与“人间”反映了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暗示了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骞(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写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细腻而感伤。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季,正值时光流逝之际,诗人通过描写秋日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采桑子》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开首几句“如今梦也无由作,辜负秋寒”,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梦幻般生活的追求已然无望,进而引出对秋寒的感慨。秋天的到来不仅是季节的转换,更是时间的流逝,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接着,诗人描绘了“淡淡斜阳重叠山”的画面,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忧伤的自然之美。斜阳的光影穿透山峦,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中“春花还逐春风落,绿暗红残”,更是通过春花的凋零,传达出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以及现实的残酷。
最后,诗人感叹“那见人间比梦间”,在对比中揭示了现实生活的乏味与梦境的美好,进一步深化了孤独感。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层层递进,情感丰富且深邃,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如今梦也无由作:如今已经没有机会去做梦。
- 辜负秋寒:辜负了这秋天的寒冷。
- 小立风前:我轻轻地站在风中。
- 淡淡斜阳重叠山:淡淡的斜阳照在重叠的山上。
- 春花还逐春风落:春花依旧随春风飘落。
- 绿暗红残:绿叶暗淡,红花凋残。
- 莫想清欢:不要再去想那快乐的日子。
- 那见人间比梦间:哪里能见到人间的真实比梦中的更美好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境与现实进行对比,反映内心的失落。
- 拟人:赋予自然景色以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梦:象征理想与希望。
- 秋寒:代表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斜阳:暗示着短暂与美好。
- 春花:象征青春与繁华的逝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辜负”指的是什么?
- A. 失去机会
- B. 实现梦想
- C. 拥有快乐
-
诗人因为什么而感到失落?
- A. 秋天的到来
- B. 春天的离去
- C. 梦想的破灭
-
“淡淡斜阳”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未来的希望
- B. 过去的美好
- C. 现实的无奈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声声慢·寻寻觅觅》 - 李清照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诗词对比:
- 比较郑骞的《采桑子》与李清照的《声声慢》,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美好回忆的思考,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郑骞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某某著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某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