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树》

时间: 2025-01-19 20:13:35

凋悴缘何事,青青忆旧丛。

有枝撑夜月,无叶起秋风。

暑路行人惜,寒巢宿鸟空。

倘留心不死,嘘拂待春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枯树 凋悴缘何事,青青忆旧丛。 有枝撑夜月,无叶起秋风。 暑路行人惜,寒巢宿鸟空。 倘留心不死,嘘拂待春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为何会凋零憔悴?我依然怀念过去的繁茂。 虽然枝干支撑着夜月,但没有叶子能唤起秋风。 在炎热的路上,行人会怜惜这枯树;在寒冷的巢穴中,宿鸟已空。 如果心中还有生机,就等待春天的到来,重新焕发生命。

注释:

字词注释:

  • 凋悴:凋零憔悴。
  • 青青:形容植物茂盛的样子。
  • 旧丛:过去的繁茂状态。
  • 暑路:炎热的道路。
  • 寒巢:寒冷的鸟巢。
  • 嘘拂:轻轻吹拂,这里指春风的吹拂。
  • 春工: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典故解析:

  • 无典故提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1242-1310),字德阳,号霁山,南宋末年至元初的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风格沉郁悲壮。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描绘枯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荣的怀念和对未来复苏的期待。在南宋灭亡后的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枯树的形象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枯树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过往繁荣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复苏的殷切期待。首联以问句形式,表达了枯树为何凋零的疑问,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颔联和颈联通过对比,描绘了枯树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下的景象,既展现了其孤独与凄凉,也体现了人们对它的怜惜。尾联则寄寓了诗人对生命不灭、春天必将到来的坚定信念,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凋悴缘何事,青青忆旧丛。——诗人以枯树的凋零憔悴为切入点,提出疑问,同时表达了对过去繁茂状态的怀念。
  2. 有枝撑夜月,无叶起秋风。——通过对比,描绘了枯树虽有枝干支撑夜月,却无法像有叶时那样唤起秋风,突出了其现状的凄凉。
  3. 暑路行人惜,寒巢宿鸟空。——在炎热的路上,行人会怜惜这枯树;而在寒冷的巢穴中,宿鸟已空,进一步强化了枯树的孤独与凄凉。
  4. 倘留心不死,嘘拂待春工。——如果心中还有生机,就等待春天的到来,重新焕发生命,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复苏的期待和信念。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有枝撑夜月,无叶起秋风”等句中的对比,突出了枯树的现状和过去的差异。
  • 拟人:将枯树赋予人的情感和期待,如“倘留心不死”。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枯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荣的怀念和对未来复苏的期待,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树:象征着凋零与孤独,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过去和未来的情感。
  • 夜月:代表着寂静与孤独,与枯树的枝干形成对比。
  • 秋风:象征着萧瑟与变迁,与无叶的枯树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青青忆旧丛”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怀念? A. 春天的生机 B. 过去的繁茂 C. 秋天的丰收 D. 冬天的宁静

  2. “有枝撑夜月,无叶起秋风”这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D. 排比

  3. 诗的最后一句“倘留心不死,嘘拂待春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绝望 B. 悲观 C. 期待 D. 冷漠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枯树》:同样以枯树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和复苏的期待。

诗词对比:

  • 林景熙的《枯树》与杜甫的《枯树》:两者都以枯树为载体,但林景熙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过去和未来的情感,而杜甫的诗则更多体现了对生命力的赞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林景熙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杜甫全集》:收录了杜甫的诗作,可以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