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骏洛中书事》
时间: 2025-01-14 06:08:38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和子骏洛中书事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西都自古繁华地,冠盖优游萃五方。
比户清风人种竹,满川浓渌土宜桑。
鉴龙山断开天阙,导洛波回载羽觞。
况有耆英诗酒乐,问君何处不如唐。
白话文翻译:
西都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地方,各种士人和权贵汇聚于此。
门前清风徐来,人们种植着竹子;河岸上浓厚的泥土适合种桑树。
鉴龙山把天阙隔开,洛水波流回旋,载着酒杯。
更有老一辈的诗人和酒友欢聚畅饮,问你在何处能比得上唐朝的盛况。
注释:
- 西都:指的是洛阳,古代的都城之一,繁华之地。
- 冠盖:指的是官员和贵族,形容盛大的场面。
- 比户:门前,表示门口的环境。
- 清风:形容环境清新宜人。
- 浓渌:深厚的泥土,适合种植。
- 鉴龙山:洛阳附近的山,象征地理位置。
- 羽觞:古代的一种酒杯,用于宴请时。
典故解析:
- 洛阳:作为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许多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 唐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诗人以此作为对比,表达对盛世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他的诗歌风格简练,常以古典文化为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洛阳,表达了作者对西都繁华景象的赞美和对唐朝盛世的怀念,反映出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文化的推崇。
诗歌鉴赏:
《和子骏洛中书事》是一首描绘西都繁华的诗作,诗中展现了洛阳的美丽景象以及与唐朝的辉煌对比。开篇以“西都自古繁华地”引出,直接点明背景,接着通过“冠盖优游萃五方”描述了士人聚集的热闹场景,营造出一种繁荣的氛围。第二联“比户清风人种竹,满川浓渌土宜桑”则通过自然景物描绘了环境的优雅与富饶。这种对比不仅表现了西都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后两联“鉴龙山断开天阙,导洛波回载羽觞”则通过地理景观和饮酒文化,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欢聚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结尾“问君何处不如唐”以问句的形式,既是对当下的思考,也是对过去的追忆,表达了对唐朝盛世的怀念与仰慕。
整首诗在描绘景物的同时,传递出一种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表现了诗人渴望和谐美好生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都自古繁华地:开头直指洛阳的繁华。
- 冠盖优游萃五方:描述士人、贵族的聚集。
- 比户清风人种竹:描绘门前的清风与景致。
- 满川浓渌土宜桑:表现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 鉴龙山断开天阙:地理位置的描写,增强意象。
- 导洛波回载羽觞:饮酒文化的描写。
- 况有耆英诗酒乐:强调文化氛围。
- 问君何处不如唐:对比唐朝的盛况,表达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山水、植物比喻环境的优雅。
- 对仗:对称的句式使诗更具韵律感。
- 夸张:通过“何处不如唐”夸大唐朝的辉煌,展现出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洛阳繁华的赞美和对唐朝盛世的怀念,反映出对理想文化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都:象征繁华和历史。
- 清风、竹、桑:自然意象,象征和谐与富饶。
- 羽觞:象征文化和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都”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洛阳
- C. 长安
- D. 南京
-
诗中“满川浓渌土宜桑”意指什么?
- A. 河流清澈
- B. 土地肥沃,适合种植桑树
- C. 风景优美
- D. 人口稠密
-
末句“问君何处不如唐”的含义是什么?
- A. 询问朋友的去向
- B. 对比盛世的感慨
- C. 讨论历史事件
- D. 赞美当代生活
答案:
- B. 洛阳
- B. 土地肥沃,适合种植桑树
- B. 对比盛世的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将进酒》:同样强调酒文化和生活乐趣,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
- 《春望》:表现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和子骏洛中书事》的乐观形成对比,反映出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