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奴娇·山染青螺缥渺》

时间: 2025-01-19 16:48:49

山染青螺缥渺,人间难陟。

有珍珠光照,昼夜无休息。

仙景无极。

欲言时。

汝等何知。

且修心,要观游,亦非。

大段难易。

下俯浮生,尚自争名逐利。

岂不省,来岁扰扰兵戈起。

天惨云愁,念时衰如何是。

使我辈、终日蓬宫下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惜奴娇·山染青螺缥渺
作者: 巫山神女 〔宋代〕

山染青螺缥渺,人间难陟。
有珍珠光照,昼夜无休息。
仙景无极。
欲言时。
汝等何知。
且修心,要观游,亦非。
大段难易。
下俯浮生,尚自争名逐利。
岂不省,来岁扰扰兵戈起。
天惨云愁,念时衰如何是。
使我辈终日蓬宫下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高山如青螺般缥缈的景色,同时感叹人间的艰难与世俗的纷扰。珍珠的光芒照耀着,日夜不停。仙境无穷无尽。我想要说些什么,你们又能懂多少呢?修身养性,去游览风光,似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俯视浮生,仍然在争名逐利,难道不明白,来年将会是战火纷飞吗?天色阴沉云愁,回想时光的衰败又该如何呢?让我们这些人整日生活在蓬宫之下,忍不住流泪。

注释

  • 青螺:指青色的螺壳,形容山的颜色和形态,给人以缥缈之感。
  • :登高,攀登的意思。
  • 珍珠光照:形容光明灿烂,似珍珠般闪耀。
  • 仙景无极:形容仙境美好而无限。

典故解析

  • 浮生:指人生,如梦似幻,常用以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蓬宫:指道家隐士的住所,象征一种超然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巫山神女,宋代女性诗人,作品多描绘山水与人生感悟,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她的诗风以清新、婉约著称,常借自然景色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以自然景色为引,表达对世事的忧虑与沉思,反映了对名利的厌倦以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惜奴娇·山染青螺缥渺》以其独特的自然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开篇以“山染青螺缥渺”引入,描绘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山水世界,充满了诗意的想象。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人间艰难的感慨,认为在这美丽的仙境之中,人们却难以攀登,反映了人们在追名逐利中的无奈与困惑。

诗中通过“珍珠光照”与“仙景无极”的对比,展现出物质与精神的矛盾。诗人提醒人们要修心养性,超越名利的纷争,回归内心的宁静。最后,诗人以“蓬宫下泪”作结,表达了对浮生无常和世事动荡的深切忧虑。这首词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深刻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兼具美感与哲理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染青螺缥渺:形容青山如同青色的螺壳,缥缈而美丽。
  • 人间难陟:人们在世俗生活中难以登高,难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 有珍珠光照:形容光明照耀,暗示世俗的繁华与美好。
  • 欲言时:想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 汝等何知:对他人无知的感慨,暗示对世俗的批判。
  • 且修心: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 岂不省:反问人们是否不明白,暗指未来的动荡和战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青螺,形象生动。
  • 对仗:词句的对称,使语言更为优美。
  • 反问:引导读者思考,增强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仙境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无奈,强调内心的修养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螺:象征自然之美,亦暗含柔弱与脆弱。
  • 珍珠:象征光明与美好,代表物质生活的追求。
  • 浮生:代表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反映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染青螺缥渺”中的“青螺”比喻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人生的无常
    • C. 高山的颜色和形态
    • D. 光明的象征
  2. 诗中提到的“珍珠光照”意指:

    • A. 物质的繁华
    • B. 内心的宁静
    • C. 友情的美好
    • D. 自然的景色
  3. “岂不省,来岁扰扰兵戈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战争的忧虑
    • C. 对生活的热爱
    •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巫山神女的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李清照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描绘,而巫山神女则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