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昌英簿叔求潘墨》

时间: 2025-01-19 18:55:46

颇怯冥搜恼藏神,却瘞思砚学元实。

墨家何以得公重,诗债又来欺我贫。

镜面松身纷楚楚,金举笏样本陈陈。

嬾边此宝端无用,送似草玄扬子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颇怯冥搜恼藏神,却瘞思砚学元实。
墨家何以得公重,诗债又来欺我贫。
镜面松身纷楚楚,金举笏样本陈陈。
嬾边此宝端无用,送似草玄扬子云。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畏惧在黑暗中探求隐藏的神秘,却又埋藏着对砚台的思考与对真实的追求。
墨家为何能够受到重视,诗歌的负担又为何来欺骗我的贫困。
镜面上松身的影像纷纷而现,金色的举笏样本依旧陈旧。
在这边,这样的宝贵东西根本没有用处,送给人就像草玄扬子云那样无谓。

注释:

字词注释:

  • :害怕,畏惧。
  • 冥搜:在黑暗中探求。
  • :砚台,用于研墨。
  • 墨家:指墨子及其学派。
  • 公重:受到重视。
  • 诗债:指因写诗而产生的困扰或负担。
  • 松身:松弛的身影。
  • 举笏:古代官员的权杖。
  • 草玄:古代文人对无用东西的比喻。

典故解析:

  • 扬子云:指汉代的扬雄,他的学说被称为“草玄”,在此象征无用的学问或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经济困乏使得文人面临诸多困境,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和昌英簿叔求潘墨》是一首情感丰富且深邃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学问与社会环境的思索。诗中“怯冥搜恼藏神”表现了对知识与真理的渴求,但在追求中又充满了畏惧与无奈,暗示了人们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受。紧接着的“墨家何以得公重,诗债又来欺我贫”则揭示了社会对文人的重视与个人的困境。墨家象征着智慧与权威,而“诗债”则是对文人身份的反思,折射出创作的辛酸与负担。

通过“镜面松身纷楚楚,金举笏样本陈陈”,诗人用镜子与权杖的意象,展现出世俗的繁华与个人的失落,反映了对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思考。最后以“嬾边此宝端无用,送似草玄扬子云”作结,表达了对无用之物的轻视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展示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失落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颇怯冥搜恼藏神:表达了在黑暗中探求真理的畏惧与无奈。
  2. 却瘞思砚学元实:思考砚台与真实的知识追求。
  3. 墨家何以得公重:反思墨家的地位与个人的困惑。
  4. 诗债又来欺我贫:诗歌的负担让自己更加贫困。
  5. 镜面松身纷楚楚:镜子中映出的松弛身影,象征着自身的无力。
  6. 金举笏样本陈陈:权杖的陈旧,暗示着过往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7. 嬾边此宝端无用:无用的宝物令诗人感到失望。
  8. 送似草玄扬子云:将这些无用之物送出,犹如无谓的学问。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镜面”和“金举笏”比喻社会地位与个人境遇。
  • 拟人:诗债如人般来欺负自己,体现诗人的无奈。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追求真理与知识过程中遭遇的困惑与失落,表达了对社会地位与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知识与智慧。
  • :代表学习与追求真理的工具。
  • 镜子:反映个人的真实状态与内心感受。
  • 金举笏:象征权力与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怯冥搜”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畏惧
    C. 喜悦
    答案:B

  2. “墨家”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权威
    C. 自由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展现对自然与人生态度的思考。
  • 杜甫《春望》:反映社会现状与个人困境。

诗词对比: 杨万里与李白的诗风对比:

  • 杨万里更注重现实与细腻的情感描绘,而李白则常以豪放不羁、奔放的风格表达个人情怀。两者在表达个人困境与理想追求时,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