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彭元忠司户二首
作者: 杨万里
触热能相访,言归有底忙。
百开才半面,一别又三湘。
诗人江西社,心传肘后方。
木天须此土,舟笔挍官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彭元忠之间的深厚友谊。虽然他们很忙,但仍能互相探望。分别后,诗人感到十分惆怅,仿佛才见面一半,而又要离开。诗人在江西的社交场合中,心中却一直想着远方的朋友。最后一句提到“木天”和“舟笔”,暗示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盼。
注释:
- 触热:指热情相待,能够互相拜访。
- 底忙:指确实很忙,表示要回去的原因。
- 三湘:指湘江,是南方的水域,象征离别的遥远。
- 肘后方:意指肘部后面的地方,暗指朋友的心意传递。
- 木天:可能指的是故乡的自然环境。
- 舟笔:舟与笔,象征着诗人的远行与写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物及日常生活,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时值社会动荡,诗人常常因生活所迫而流离失所。与朋友彭元忠的深厚友谊成为了诗人心灵的寄托,诗中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送彭元忠司户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首句“触热能相访”便传达出一种热情的友谊,即使生活中忙碌不堪,仍能抽出时间相见,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接下来的“言归有底忙”则表现出一种无奈,生活的重担使得交流变得短暂而急促。
“百开才半面”以数字表达情感的复杂,似乎刚刚见面就要离去,暗示着友谊的脆弱与珍贵。而“一别又三湘”则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感伤,湘江象征着离愁别绪,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此刻愈发显得浓烈。最后两句则引入了诗人的故乡情怀,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依恋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意象鲜明,展现了杨万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触热能相访:在热情的友谊中,能够互相拜访,表现出对友谊的重视。
- 言归有底忙:虽然有事情要处理,但对朋友的思念始终如一,透出一丝无奈。
- 百开才半面:刚开始的交谈就要结束,暗含对时光的感慨。
- 一别又三湘:离别后,诗人对朋友的思念愈加深重,湘江象征着距离与离愁。
- 诗人江西社:诗人身处江西的社交环境,表明其社交活动的背景。
- 心传肘后方:心意相通,虽远在千里,情感依然紧密相连。
- 木天须此土:对自然的眷恋,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舟笔挍官黄:舟与笔结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与创作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频繁运用自然意象,如“木天”、“舟笔”,传达了对故土的留恋。
- 比喻:将离别比作“百开才半面”,形象地表达了离别的无奈与惆怅。
主题思想:本诗主要表达了友谊的珍贵与离别的伤感,同时彰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通过对时间流逝与人际关系的反思,传达出一种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 触热:象征友谊的热情。
- 三湘:象征离别与思念。
- 木天:体现对故土的热爱。
- 舟笔:象征诗人的创作与流动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杨万里
- C) 李白
- D) 白居易
-
“百开才半面”中的“半面”指的是什么?
- A) 见面的时间
- B) 朋友的面容
- C) 诗歌的篇幅
- D) 友谊的深度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
- A) 触热能相访
- B) 心传肘后方
- C) 一别又三湘
- D) 木天须此土
答案:
- B) 杨万里
- A) 见面的时间
- C) 一别又三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杨万里的诗歌更侧重于对友谊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关注家庭与亲情的表达。两者都展现了离别的伤感,但情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