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昌英叔雪中春酌》
时间: 2025-01-14 17:31: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昌英叔雪中春酌
——杨万里
南溪春寒强似冬,
南溪春水走玉虹。
雷公戏手行春雪,
诗人嘲词便飞屑。
只嫌春雪趁春雷,
春容止要渠栽培。
冻作玉花销作雨,
多般点缀春庭户。
酒杯如海醉即休,
醉中看雪忘却愁。
如何呼酒不痛饮,
可令诗肩受凄凛。
少时狂杀老更狂,
长恐此意堕渺茫。
醉卿有地分一席,
且与先生十分梨花注太白。
白话文翻译:
南溪的春寒,比冬天还要刺骨;
南溪的春水,像玉虹一样奔流。
雷公在雪中嬉戏,春雪纷飞;
诗人在一旁嘲弄,词句如飞屑。
只嫌春雪伴随着春雷,
春天的容颜只需精心栽培。
冰雪化作玉花,消失在春雨中,
各种装点点缀着春天的庭院。
酒杯如同大海,醉了就该停下;
醉中观雪,忘却所有烦恼。
怎么能呼唤酒而不痛快痛饮,
这让诗肩受到了寒冷的折磨。
年轻时狂放,年老时更狂,
长久担心这种情绪会逐渐渺茫。
醉了的人有地方可以分担,
不妨把这份情感与先生共享。
注释:
- 南溪:指南溪河,位于杨万里生活的地方。
- 春寒:春季的寒冷,诗中强调这种寒冷与冬季相比更为刺骨。
- 雷公:雷神,传说中的神灵,诗中借用其形象生动描写。
- 玉花:指雪花,形状如玉般洁白。
- 太白:指李白,以其豪放的诗风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春寒料峭之时,诗人借酒抒怀,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和昌英叔雪中春酌》是一首描写春雪与饮酒的诗,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景象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便以“春寒强似冬”引出春天的寒冷,营造出一种矛盾的氛围,突出了春天的乍暖还寒。接着,作者通过“雷公戏手行春雪”,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雷声与雪花交织的情景,表现出自然的活力与变化。
在饮酒方面,诗人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自由,他在“醉中看雪忘却愁”的情景中找到了片刻的安宁,酒杯如海,暗示了诗人对醉酒的追求与享受。然而,随之而来的“如何呼酒不痛饮”则又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无奈与思索,年轻时的狂放与年老时的感伤形成对比,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易逝。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渗透出人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那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反思,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溪春寒强似冬:春天的寒气比冬天还要刺骨,暗示春天的不稳定。
- 南溪春水走玉虹:春水奔流如同玉色的虹,描绘出春水的美丽与生机。
- 雷公戏手行春雪:雷神在春日中玩耍,暗示春天的来临伴随着雪。
- 诗人嘲词便飞屑:诗人在此景中,言词如飞屑般轻盈,表现出一种轻松的态度。
- 只嫌春雪趁春雷:对春雪与春雷的结合感到不满,渴望更温暖的春天。
- 春容止要渠栽培:春天的美丽需要细心的培育与呵护。
- 冻作玉花销作雨:冰雪化作雨水,象征着新的生机。
- 多般点缀春庭户:各种事物装点着春天的庭院,充满生机。
- 酒杯如海醉即休:酒量如海,醉了就该停下,表现出对饮酒的洒脱。
- 醉中看雪忘却愁:醉酒之际,观看雪花,忘却了烦恼。
- 如何呼酒不痛饮:为何不能痛快地喝酒,流露出对饮酒的渴望。
- 可令诗肩受凄凛:饮酒使得诗人感受到寒冷与孤独。
- 少时狂杀老更狂:年轻时狂放的个性在年老时更为显著。
- 长恐此意堕渺茫:长久担心这种情感会逐渐消失,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
- 醉卿有地分一席:醉酒之人有地方可以共饮,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
- 且与先生十分梨花注太白:与老友分享这份情感,呼应李白的豪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酒杯如海”,将酒比作大海,形象生动。
- 拟人:如“雷公戏手”,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冻作玉花销作雨”,工整而有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雪与饮酒的描写,探讨了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人在酒中找到片刻的安宁,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豁达。
意象分析:
- 春寒:象征着生命的不稳定与变化。
- 玉虹:象征着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 春雪:代表着生命的希望与新生。
- 酒:象征着对生活的享受与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南溪春寒强似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春天温暖如春
- B. 春天寒冷如冬
- C. 春天美丽如花
-
“醉中看雪忘却愁”反映了诗人的哪种心情?
- A. 忧伤
- B. 快乐
- C. 无奈
-
诗中提到的“雷公”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来临
- B. 冬天的结束
- C. 暴风雨的到来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和昌英叔雪中春酌》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均表现出饮酒的场景,但前者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与人生态度的思考,而后者则更注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与孤独感的展现。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