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山房十首》

时间: 2025-01-01 12:27:38

薄薄新寒透被轻,醒来窗隙弄微明。

山中不用梅花角,自有枝禽报五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薄新寒透被轻,
醒来窗隙弄微明。
山中不用梅花角,
自有枝禽报五更。

白话文翻译:

薄薄的寒意透过轻薄的被子,
我醒来时窗缝里透出微弱的光。
山中不必依靠梅花的号角,
自有树上的鸟儿报晓时分。

注释:

  • 薄薄:形容轻薄,指寒意轻微而淡薄。
  • 新寒:指刚刚出现的寒气。
  • 透被轻:被子很轻,寒意透过来。
  • 窗隙:窗子的缝隙,指光线从那里透入。
  • 弄微明:弄出微弱的光明。
  • 梅花角:梅花的号角,古代用梅花来报晓。
  • 枝禽:树上的鸟类,指鸟儿。
  • 报五更:报晓,五更指夜间的五个时辰,通常指黎明时分。

典故解析:

梅花角通常用来指报晓的声音,古人认为梅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常用于诗词中表现高尚的情操。此处用“梅花角”与“枝禽”形成对比,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的和谐与自给自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精通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曾伯隐居于山房之时,表达了他在宁静自然中感受到的生活情趣和时光的流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初寒和微弱的光线,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知与生活的深刻体验。诗的开头用“薄薄新寒透被轻”描绘出一种清新却又略显寒冷的气氛,令人感受到早晨的清晨意境。接着,诗人通过“醒来窗隙弄微明”描绘出窗外的微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早晨场景。

最后两句则转向对自然的描写,诗人以“山中不用梅花角,自有枝禽报五更”来表达一种对自然界的依赖与信任,强调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机。诗人不需要依赖外界的声音(如梅花角)来知晓时间的流逝,鸟儿的鸣叫已足够传达这一信息。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淡泊与从容。

整首诗浑然天成,意境深远,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独到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薄薄新寒透被轻:描绘了清晨的寒气透过薄被,给人带来一种清新而微凉的感觉。
    • 醒来窗隙弄微明:表达了诗人从睡梦中醒来,看到窗缝中透进来的微光,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山中不用梅花角:强调在山中生活的宁静,不需要依靠外力(如梅花的号角)来唤醒自己。
    • 自有枝禽报五更:鸟儿在枝头鸣叫,代替了梅花角的角色,表达了自然的声音是生活的真实表达。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鸟儿赋予了“报晓”的功能,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前后两句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淡泊,反映了山中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 寒意:象征着清晨的宁静与清新。
  • 窗隙:代表着生活中的希望与光明。
  • 梅花角:象征外在的声音与时间的流逝。
  • 枝禽: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薄薄新寒”指的是什么样的感觉? A. 温暖
    B. 寒冷
    C. 炎热
    D. 湿润

  2. 诗人用什么来代替梅花角报晓? A. 鞭炮
    B. 鸟儿
    C. 风声
    D. 钟声

  3. “自有枝禽报五更”说明了什么? A. 自然界的和谐
    B. 人工的干预
    C. 时间的计算
    D. 节气的变化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鹿柴》中的自然意象与“宜兴山房”的清晨寒意相互映衬,都是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则通过描绘晨光与山川,展现了诗人对壮丽自然的激情,与李曾伯的宁静自然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李曾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