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尽春生白帝城,
俸钱虽薄胜躬耕。
眼前但恨亲朋少,
身外元知得丧轻。
日映满窗松竹影,
雪消并舍鸟乌声。
老来莫道风情减,
忆向烟芜信马行。
白话文翻译:
春节过后春天来临,白帝城的景象焕然一新。虽然我的俸禄微薄,但比起辛勤劳作的农民来说,还是要好一些。眼下我只恨亲朋好友太少,相互之间的关心与关怀难以得见。身外的得失本是无所谓的。阳光照射在窗前,松树和竹子的影子交错在一起,雪融化后,传来鸟儿的鸣叫声。年纪大了不应该说风情减退,回忆起往日的烟波浩渺,我依然可以骑马漫游。
注释:
- 腊尽春生: 腊月结束,春天来临。
- 白帝城: 指的是位于重庆的白帝城,古时著名的军事重地。
- 俸钱: 指官员的工资。
- 躬耕: 自己耕作,表示农民的辛勤劳动。
- 身外元知得丧轻: 身外的得失本来就不重要。
- 日映满窗: 太阳的光照满了窗户。
- 松竹影: 松树和竹子的影子。
- 信马行: 骑马随意地走,表示一种自由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民族复兴,诗风豪放,情感深沉,尤其以爱国诗闻名。
创作背景:
《雪晴》写于陆游晚年时期,正值他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身世和理想的落寞。此时的他虽身在白帝城,心中却充满了对亲友的思念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诗歌鉴赏:
《雪晴》是一首表现诗人晚年感慨的诗作,诗中展现了陆游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带来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与腊尽春生的意象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接着,诗人提到自己的俸禄虽薄,却胜过辛勤耕作的农民,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状况的自我安慰和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
在对亲友的思念中,诗人流露出一种孤独感,似乎身外的得失已经不再重要,内心的情感才是他真正关心的。日映窗前,松竹影间,诗人用自然的景象来映衬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年的陆游并不愿意承认风情的减退,反而怀念起过去的烟波浩淼,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交织,展现了陆游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过往的眷恋,既有对现实的接受,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使得这首诗充满了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腊尽春生白帝城: 腊月结束,春天的生机在白帝城绽放,暗示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更替。
- 俸钱虽薄胜躬耕: 虽然我的俸禄微薄,但比起辛勤耕作的农民来说,还是更为安逸。
- 眼前但恨亲朋少: 眼前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亲朋好友太少,缺乏情感的寄托。
- 身外元知得丧轻: 外在的得失本来就无所谓,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情感。
- 日映满窗松竹影: 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出松树和竹子的影子,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氛围。
- 雪消并舍鸟乌声: 雪融化后,听到鸟儿的鸣叫声,生机盎然,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老来莫道风情减: 年纪大了不应该说风情消退,表达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忆向烟芜信马行: 回忆起往日的悠闲与自在,骑马漫游,展现出一种向往自由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 “腊尽春生”比喻岁月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拟人: “日映满窗”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活动,使场景更加生动。
- 对仗: 诗中对仗工整,如“日映满窗”与“雪消并舍”。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生命、亲情和自由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在面对晚年时的感慨与怀念,既有对现实的接受,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帝城: 象征着历史与文化,承载着诗人的思考与感情。
- 松竹: 代表着坚韧与高洁的品质,体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 雪: 象征着冬季的寂静与生命的沉淀,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鸟: 代表自由与生机,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俸钱是指什么?
- A. 农民的收入
- B. 官员的工资
- C. 诗人的收入
- D. 商人的利润
-
填空题: 诗中提到“老来莫道风情减”,意味着年纪大了不应该说__。
-
判断题: 诗人对亲友的缺少感到遗憾。 (对/错)
答案:
- B
- 风情减退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另一首表现诗人情感与自然的诗作。
- 杜甫的《春望》: 反映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诗。
诗词对比:
- 陆游《雪晴》与王维《山居秋暝》: 两者均通过自然描绘内心情感,但陆游更多表现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而王维则突出孤独与宁静。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收录陆游的全部诗词。
- 《宋代诗词概论》: 研究宋代诗词的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