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扶桑天弃。猩日东南坠。更萎仙台琼树,核尘乱,樱花地。叹矣。闻鹤唳。泱泱盐也贵。若此国民羸悴,忒那个,无滋味。
白话文翻译:
太阳从东南方沉落,扶桑的天空似乎被抛弃了。仙台的琼树也愈加枯萎,樱花纷落,尘土飞扬。我长叹一声,听到鹤的鸣叫。盐价如此高昂,国民因而羸弱,生活艰难,真是无趣至极。
注释:
- 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地,象征光明和希望。
- 猩日:形容太阳,猩红的颜色,暗示日落时分的景象。
- 仙台琼树:指美丽的仙境,象征理想和美好事物。
- 核尘:指尘埃和杂物,表现出环境的混乱。
- 鹤唳:鹤的鸣叫,常用来象征孤独或哀伤。
- 泱泱:形容气势宏大,流动的样子,此处用来形容盐的价格。
- 羸悴:形容人因贫困或疾病而变得瘦弱。
典故解析:
- “扶桑”出自《山海经》,传说中是太阳的升起之地,常用以象征希望。
- “鹤唳”常见于古文,象征孤独与悲凉,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状况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荣江,现代诗人,作品多涉及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关注。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社会经济动荡时期,反映了物价上涨对民生的影响。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社会的困境与人们的苦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浓厚的意象描绘,展示了一个凋零的世界与人们的苦楚。开头的“扶桑天弃”与“猩日东南坠”营造了一种失落与悲哀的氛围,仿佛太阳的沉落象征着希望的消失。接着,诗人描绘了仙台琼树的枯萎和樱花的纷飞,展现出一种自然的衰败,与人类社会的困境形成呼应。
诗中的“叹矣”表露了诗人的无奈与忧伤,听到“鹤唳”的声音,似乎在感慨生命的孤独与无情。最后,以“泱泱盐也贵”作为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盐价的高昂象征着民众生活的艰难,诗人用“羸悴”一词强调了社会的普遍困境,表现出对国民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与社会现实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对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扶桑天弃”——象征光明的事物被抛弃,暗示希望的丧失。
- “猩日东南坠”——日落的景象,传达悲哀。
- “更萎仙台琼树,核尘乱,樱花地”——描绘自然的衰败与环境的混乱。
- “叹矣。闻鹤唳”——表达诗人的忧伤与无奈。
- “泱泱盐也贵”——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盐的昂贵象征民生困境。
- “若此国民羸悴,忒那个,无滋味”——结尾的感叹,突显生活的无趣与艰辛。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扶桑”象征希望)、拟人(如“闻鹤唳”表现情感)等手法。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注,反映了经济困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对美好理想的失落。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扶桑:象征希望与光明。
- 猩日:象征失落与悲哀。
- 仙台琼树:象征理想与美好。
- 鹤唳:象征孤独与哀伤。
- 盐:象征生活的苦涩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扶桑”象征什么?
- A. 希望
- B. 失落
- C. 自然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泱泱盐也贵”是指__。
-
判断题: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反映社会问题。 (对/错)
答案:
- A
- 民生困境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崔荣江的《霜天晓角核尘与盐价》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社会的苦难,但杜甫更加注重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崔荣江则通过自然意象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崔荣江诗选
- 《现代诗歌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