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和邻几元夕圣俞及予过之》
时间: 2025-01-04 11:02: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和邻几元夕圣俞及予过之》 作者: 韩维 〔宋代〕
天衢十二大树春,楼前结彩移嵩岷。
游人衮衮去不已,街头雪泥踏作尘。
骀它馆中好古士,纷华过眼轻浮云。
早休仆御谢宾客,翛然乞酒邀比邻。
杯盘如星下烛案,果以橘柚菹紫苹。
微吟疏笑见真野,昔之靖节今冠巾。
门前少年将姣妇,电落马足风雨轮。
长髯健儿走先后,意气欲无夜与晨。
瞥然奔过不留迹,肯信亦有端坐人。
若无吾曹同嗜好,枯高到死谁嗟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繁华的街道上,游人络绎不绝,春天的树木装饰一新,楼前悬挂着彩灯。虽然人群匆忙,但在这喧闹的背后,诗人却选择了与邻居共饮的宁静时光。酒杯如星辰般闪烁,桌上摆放着新鲜的水果和美味的菜肴。诗人微微吟唱,悠然自得,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清净与安宁。门前的年轻人急匆匆骑马而过,似乎在追逐着时间的脚步。诗人在此刻感慨,如果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孤寂呢?
注释:
- 天衢:指天上的道路,古代常用来形容通天的地方。
- 衮衮:形容人多,络绎不绝的样子。
- 骀它:指别的地方或事物。
- 翛然: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
- 端坐:指安静地坐着,形容一种淡定从容的状态。
典故解析:
此诗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宋代元宵节的风俗与文化背景,表现出诗人对繁华与宁静的思考。
作者介绍:
韩维,字子昂,号云溪,宋代诗人。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韩维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人情谊的珍视。他的诗作多描绘社会风貌,反映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宵节,正值春天,诗人受节日气氛的影响,回忆起往昔的快乐时光,表达对友人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歌鉴赏:
韩维的《答和邻几元夕圣俞及予过之》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与生活的美好。诗中“游人衮衮去不已,街头雪泥踏作尘”一句,以生动的意象表现出节日的繁忙与欢愉,而“翛然乞酒邀比邻”则突显出诗人对宁静与友谊的向往。在热闹的外表下,诗人却选择了内心的平和,与邻居分享美酒佳肴,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喧嚣与宁静的交替,一方面对人潮涌动的感慨,另一方面又在热闹中寻求内心的安宁。诗人在描写场景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的思索,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生活的热爱,深刻而充满哲思。
逐句解析:
- 天衢十二大树春:描绘了元宵节时,繁茂的大树与春天的生机。
- 楼前结彩移嵩岷:楼前悬挂彩灯,营造出节日的喜庆气氛。
- 游人衮衮去不已:游人如织,体现出节日的繁忙。
- 街头雪泥踏作尘:形容街道的泥泞被人群踩踏后变成尘土。
- 骀它馆中好古士:在酒馆中,诗人观察到许多好古风雅的人。
- 纷华过眼轻浮云:华美的景象如浮云般瞬息万变。
- 早休仆御谢宾客:诗人早早告别侍从,感谢宾客的到来。
- 翛然乞酒邀比邻:轻松地向邻居求酒,共享快乐。
- 杯盘如星下烛案:烛光下的酒杯与盘子闪烁如星星。
- 果以橘柚菹紫苹:桌上摆放着橘子、柚子、紫苹等美味水果。
- 微吟疏笑见真野:诗人微吟低笑,显得真诚而自然。
- 昔之靖节今冠巾:昔日的安静如今已被繁华所替代。
- 门前少年将姣妇:门前的年轻人匆匆而过,带着美丽的女子。
- 电落马足风雨轮:形象地描绘出骑马的速度与气势。
- 长髯健儿走先后:长髯的壮汉们穿梭其中,气势如虹。
- 意气欲无夜与晨:他们意气风发,似乎不知昼夜。
- 瞥然奔过不留迹:匆忙的身影一闪而过,留下的只是回忆。
- 肯信亦有端坐人:这世上也有静坐思考的人。
- 若无吾曹同嗜好:如果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 枯高到死谁嗟嚬:即使高洁到死,又有谁来叹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杯盘如星”,形象而生动。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 排比:如“街头雪泥踏作尘”,通过排比手法增强了画面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节日热闹与友谊的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强调了与志同道合者共度美好时光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游人:反映出人情冷暖,生活的多样性。
- 杯盘:象征着共享与团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节日的场景?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D. 清明节 -
“杯盘如星”中的“星”象征什么?
A. 繁忙的生活
B. 友谊的闪烁
C. 诗人的思考
D. 灯光的闪耀 -
诗中提到的“长髯健儿”描绘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A. 忧郁的诗人
B. 热情的年轻人
C. 古板的书生
D. 和蔼的长者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宵》 by 朱淑真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韩维的《答和邻几元夕圣俞及予过之》与杜甫的《春望》在描写节日与生活的繁华中,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韩维更偏向于热闹的生活场景,而杜甫则多了几分忧伤的情绪。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