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青城山颢禅师
作者: 崔涂 〔唐代〕
怀师不可攀,师往杳冥间。
林下谁闻法,尘中只见山。
终年人不到,尽日鸟空还。
曾听无生说,应怜独未还。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心中对师父的崇敬却无法亲近,师父已经远离人间。
在树林下又有谁能听到他的教诲,尘世中只剩下孤独的山。
整年没有人来这里,归来的鸟儿在空中徘徊。
我曾听无生禅师说过,应当怜惜那些还未归来的孤独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怀师:怀念、崇敬师父。
- 不可攀:无法亲近或接触。
- 杳冥间:深邃、幽暗的地方。
- 尘中:世俗之中。
- 尽日:整天。
- 无生:指无生禅师,可能是崔涂所听的禅师。
典故解析:
- 无生说:无生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大师,强调超脱生死的境界。此处提到的“无生说”指的是他关于生死和孤独的教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涂,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性情清逸,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尤其擅长山水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崔涂对青城山颢禅师的怀念之时,反映了他对师父的敬仰和对禅宗理念的思考。青城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象征着清静与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对禅师的怀念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师父的深情与对超脱境界的向往。首联“怀师不可攀,师往杳冥间”,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师父无法亲近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失落感。接着,诗人通过“林下谁闻法,尘中只见山”描绘出一种孤独的境地,既有对世俗的反思,又体现了对禅宗教义的探求。
诗中的意象“鸟空还”呈现出一种循环的孤独感,反衬出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曾听无生说,应怜独未还”则引导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提醒读者珍惜那些尚未达到理想境界的人,传递出一种关怀与怜悯。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师父的怀念,更是对人生、孤独和禅宗思想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崔涂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怀师不可攀:表达对师父的怀念与敬仰,感到无法接近。
- 师往杳冥间:师父已经远离人世,似乎进入了无边的深渊。
- 林下谁闻法:树林之下,几乎无人能够听到师父的教诲。
- 尘中只见山:在尘世中,看到的只是孤零的山,象征着孤独与无奈。
- 终年人不到:整年都没有人来此,表现出一种冷清的感觉。
- 尽日鸟空还:鸟儿在空中飞翔,似乎没有归宿,暗示着一种无尽的孤独。
- 曾听无生说:提到无生禅师的教诲,增添了哲理的深度。
- 应怜独未还:劝慰人们要怜惜那些尚未找到归宿的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怀师不可攀,师往杳冥间”,工整而富有韵律感。
- 比喻:将师父的远离比作无边的深渊。
- 拟人:鸟儿在空中飞翔,给人以生动的印象,暗示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表达对师父的怀念、对孤独的思考以及对禅宗教义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师父:象征着智慧与引导。
- 山:象征孤独与超然。
- 鸟:象征自由与无依无靠。
- 林:象征自然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无生”指的是谁?
A. 一位禅师
B. 一位文人
C. 一位历史人物 -
诗中“终年人不到”的意思是?
A. 一年四季有人来
B. 整年没有人来
C. 只有鸟在空中飞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师父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思考
C.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崔涂《寄青城山颢禅师》与王维《鹿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探寻,但崔涂更强调孤独与对师父的怀念,而王维则表达了一种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禅宗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