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时间: 2025-01-08 19:06: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作者: 赵彦昭 〔唐代〕
主第岩扃驾鹊桥,
天门阊阖降鸾镳。
历乱旌旗转云树,
参差台榭入烟霄。
林间花杂平阳舞,
谷里莺和弄玉箫。
已陪沁水追欢日,
行奉茅山访道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诗人想象着太平公主在南庄的盛大宴会。诗的开头描绘主人的宅邸像岩石般坚固,鹊桥横跨,天门敞开,瑞气降临。旌旗在云树间翻动,台榭层层叠叠直入云霄。林间的花儿竞相开放,像平阳的舞蹈般欢快,谷中的黄莺伴着乐器的音声轻声唱和。最后,诗人提到自己曾在沁水边追寻欢乐的日子,现在又前往茅山寻访道教的清静。
注释:
字词注释:
- 岩扃:岩石般的门扉,形容宅第的坚固。
- 鹊桥:指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之桥,象征美好的相聚。
- 阊阖:古代宫门,象征着权利和地位。
- 参差:形容台榭的高低错落。
- 弄玉箫:指黄莺伴随着乐器的声音,传达春天的生机。
典故解析:
- 太平公主:唐朝公主,权势显赫,诗中提到她,表明这是一次重要的宴会。
- 茅山:道教名山,象征着追求道家思想和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昭是唐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初春,正值太平公主在南庄举行盛宴之时,诗人受邀应制,表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赞美和对太平公主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初春的美丽景色和热闹氛围。开头几句,诗人通过描绘宅第的雄伟和场景的繁华,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欢快的气氛。接着,林间的花和谷里的黄莺,进一步加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如“参差台榭入烟霄”,展现了高低错落的建筑与蓝天相接,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整首诗的节奏感强烈,富有音乐性,让人仿佛置身于春日的宴会之中,感受到那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茅山的向往,象征着对清静生活的追求,也为整首诗注入了一种哲理的深度。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道教思想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主第岩扃驾鹊桥:描绘了主人宅邸的雄伟,展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
- 天门阊阖降鸾镳:天门打开,祥瑞之气降临,象征着吉祥的来临。
- 历乱旌旗转云树:旌旗在风中飘动,显示出热闹的场面。
- 参差台榭入烟霄:错落的台榭映衬着蓝天,形成美丽的画面。
- 林间花杂平阳舞:花儿在春风中舞动,表现春天的生机。
- 谷里莺和弄玉箫:黄莺在谷中歌唱,悠扬动听,增添了春的音韵。
- 已陪沁水追欢日:回忆曾经在沁水边的欢乐岁月。
- 行奉茅山访道朝:向往茅山,寻求道教的智慧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鹊桥”“天门”等比喻来表现盛大的场景。
- 对仗:如“历乱旌旗”“参差台榭”等,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太平公主的敬仰及对道教思想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鹊桥:象征团聚与美好。
- 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黄莺:代表春天的声音,象征欢乐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鹊桥”象征什么?
A. 分离
B. 团聚
C. 忧伤 -
“参差台榭入烟霄”中“参差”指什么?
A. 高低错落
B. 整齐划一
C. 纷乱不堪 -
诗人提到的“茅山”代表了什么?
A. 城市生活
B. 清静生活与道教思想
C. 战争与冲突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赵彦昭的《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写了自然的美,但前者更侧重于春天的欢快气氛,而后者则表现出秋天的宁静与深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